6月6日,由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的“走基层·走军营·走红色足迹”——中央、省、市媒体采风行走进汕尾市,见证该市退役军人砥砺初心担使命,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文化熠熠生辉,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强引领
擎舵引航谱写华彩篇章
岁月如歌,征途如虹,奏响奋斗旋律。2023年以来,汕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围绕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奋发进取、主动作为,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成实景,一年一个台阶把担当写成答卷,全市退役军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据介绍,2023年,该市建立“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6个,开展党性培养教育、红色故事等宣讲活动共9场。建立7个“老兵工作室”,27名老兵受邀加入。每年均是全省率先完成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的地市之一,实现安置人员、接收单位和部队“三满意”。召开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22场,开展直播带岗8场,累计帮助1795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组织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8场,参加人数728人。充分发挥全市9处国防教育基地、21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3处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宣传教育功能,建设双拥主题公园4处、户外双拥宣传栏(牌)30多处、双拥共建示范街2处,营造全民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浓氛围
感悟红色之城历史温度
红色,是汕尾最鲜艳的底色。近年来,汕尾全面整理红色家底,对全市革命遗址和红色史料进行“拉网式”普查,辖区现有革命遗址多达517处,数量居全省首位,在册烈士4969名。依托星罗棋布的红色文化资源,汕尾这块红色土地尽显勃勃生机。
南海物丰,红色圣地。走进海丰这片红色土地,放眼望去,目及之处,皆是革命的红色历史印记。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景区之一。
位于海丰县城人民南路中段的红宫红场旧址,原为建于明代的海丰学宫,是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海丰知县郑源所建,总面积1850平方米,现存建筑物有棂星门、拱桥泮池、前殿、大成殿、两厢配殿和五代祠。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这里召开了海丰全县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此后,革命政权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海丰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是全国第一个工农红色政权,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在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宫红场旧址内两厢配殿里保存着许多革命文物,中间的大成殿是红宫主体结构,大成殿是重檐歇山顶,屋内置有五柱斗式梁架,有瓜柱、插枋、雀替等装饰其上。墙上仍贴有“打倒军阀”“工农兵团结起来”“苏维埃政权万岁”等标语,室内摆着长凳,主席台居上首,上覆红布。
历年来,红宫红场旧址获得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诸多国字号殊荣。已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缅怀先烈,学党史、悟思想的首选之地。一批批党员干部群众走进海丰红宫红场旧址,聆听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感悟他们忘我拼搏的雄心壮志,进而汲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无穷力量。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讲解顾问罗晓梅表示,近年来,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持续挖掘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弘扬革命传统,讲好红色故事,通过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向游客介绍海陆丰的革命故事和历史意义,促进红色旅游繁荣发展,让革命历史遗址焕发新的生机。
走进海丰县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馆内展现内容翔实丰富,展览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海陆丰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在这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建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作了创造性的尝试。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海陆丰党组织组建了抗日救乡队、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海陆丰人民自卫队和粤赣湘边纵队隶属部队,迎来海陆丰解放。在艰难岁月里,周恩来、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海陆丰留下了革命足迹。在20多年的浴血奋战中,海陆丰为革命牺牲的有彭湃、杨其珊、彭桂、郑振芬、陈舜仪、林道文等烈士及革命群众3万多人。新中国成立后,确知姓名的海丰籍烈士3000多人。
海丰县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讲解员叶文斌介绍,该馆于2016年1月28日完成布展并落成开馆。近年来,为进一步完善展馆展陈内容,海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专家团队和纪念馆人员,不辞劳苦,克服困难,前往全国各地收集整理海陆丰革命斗争史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确保纪念馆文物史料的完整性、真实生动性、内容丰富性。实地走访了解烈士背后的故事和深入挖掘革命遗址史料,将革命斗争史迹更真实全面呈现。2020年春,为更系统全面呈现海陆丰革命斗争史,经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文物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部门及专家论证同意,并报退役军人事务部核准通过,纪念馆改陈布展大纲和版式稿政治方向正确、价值引领鲜明、史料运用恰当、展陈结构完整,基本符合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展陈更新的相关要求。升级改造后的纪念馆,以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国画油画、沙盘、场景还原、雕塑、AR互动多媒体声光电等多种展现方式,再现了彭湃、杨其珊、郑振芬、彭桂、丘东平以及海丰许多革命先烈无怨无悔、无私无畏的光荣一生。系统展现了海陆丰革命斗争概貌和历史地位,更有效提升了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为红色文化圈红色文化旅游点,纪念馆以最好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海丰革命老区人民的政治生活,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学习平台。据统计,自2016年纪念馆落成开馆以来共接待社会的参观团体和烈士亲属团体500多个,每年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先后在纪念馆挂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纪念设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效果显著。
树典型
激励退役军人担当作为
脱下戎装换蓝装,火线淬炼勇担责。王晓怀,现任广东省汕尾市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科高级工程师。她身材娇小,面容清秀,却常年与火灾废墟“打交道”,和灰烬“做较量”。她参与重大火灾事故调查500多起,不分昼夜探寻光明正义,并首创逻辑录像记录方式,运用现场痕迹还原火灾蔓延全过程,让真相不再沉默。因其工作出色,她先后立个人三等功5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消防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消防部队‘清剿火患’专项行动先进个人”等称号,展现了“火焰蓝”巾帼力量。
“一日为兵,终身为战士。”这句话成为退役军人王晓怀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道路。一直以来,王晓怀把部队的教育铭记于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了骨子里。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同样作为新时代的年轻退役女兵的陈丽宛,现任汕尾市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办公室主任。作为党和人民最忠诚的卫士,陈丽宛用实际行动践行“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不断扩展业务领域、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引导和鼓励贫困户摆脱困境。在突发自然灾害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一线作战,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2022年3月,她被授予汕尾市城区“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陈丽宛表示,退役之后之所以选择从事城管这一职务,是因为我想延续自己的军人生活。尽管戎装不再,但军人本色不变。在为民管理好城市蓝色征程上,我将继续用军人的誓词奉献自己的力量。
脱下军装,不改军人本色,以职业风采再敬军礼。在汕尾,一批批退役军人再立新功的故事不胜枚举。
退役军人陈财杰,2007年12月因公致残退役,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的他,永葆军人本色,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储备,开拓了一条伤残军人自谋职业的创业之路。
一个个汽配零件,见证他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开创“汽配人生”;2021年建党10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全国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一份份知识竞赛荣誉,展示他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一个接力近十年的“爱心之举”,显露他铮铮铁骨下的好汉柔情……他的优秀事迹在汕尾退役军人圈广为传颂。
陈财杰虽是一名年轻党员,却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某部“嘉奖”“优秀班结对子”“优秀义务兵”“五公里武装越野赛第二名”等荣誉的光环,用行动书写着“即使伤残也要奋斗,即使不富有也要奉献”的大爱人生。
东风浩荡满眼春,再启华章草木新。汕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助力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唱响高质量发展新韵。
中央、省市媒体采风行走进汕尾市
罗晓梅向媒体团热情地介绍海陆丰革命故事
海丰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叶文斌介绍革命历史
退役军人陈丽宛接受媒体团采访
退役军人王晓怀接受媒体团采访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