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共中央作出屯垦戍边的战略决策,同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毛主席命令新疆的10.5万驻军官兵,连同家属在内共17.5万人集体就地转业,组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1960年初进入塔里木盆地开垦荒芜的戈壁滩。新华社发
退役军人保障法为何要突出边疆导向?答案很简单:这是由军人具备的优势决定的。
退役军人保障法的边疆导向,实质是希望引导更多军人退役到地方后,能够各尽其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为有能力的退役军人提供更多机会,对作出贡献的退役军人给予更多保障措施。
退役军人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较好的组织谋划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果敢的工作作风,较强的团队精神等特质。另一方面,我国“稳边兴边固边”也需要这些力量。鼓励退役军人去边疆地区建功立业,是将国家需要和退役军人个人发展有机结合。
注重边疆导向,
是退役军人工作的历史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稳边兴边固边”,支援地方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军队干部几度成建制、大规模转业到地方工作。比如,1952年,为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橡胶禁运,中央决定组建以野战军改编成的屯垦部队为主体的华南垦殖局,在海南、云南、广东大面积开垦荒山、种植橡胶,谱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天然橡胶事业创业史。1954年,17.5万名驻疆解放军官兵集体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建设,对稳定新疆、维护国家边防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善了国家西北边防的战略态势。1958年,一批转业官兵奔赴黑龙江,开垦“北大荒”。1960年,为加快松辽地区勘探和油田开发,中央安排3万名解放军战士和3000名转业军官,分别从沈阳、南京和济南部队来到大庆,会同石油系统人员组成石油大军进入东北松嫩平原,参加石油会战,开发大庆油田。历史证明,退役军人对我国边疆地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重边疆导向,
是退役军人工作的现实需要
近些年,各地注重筛选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退役军人参与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在今年中央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退役军人占了相当比例。近日,一则题为《留疆30年,70后退役士兵任省部级领导》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主人公是一名叫杨发森的退役军人,他出生于1971年2月,1990年12月入伍,在新疆服役3年多。1994年3月,杨发森退伍后留疆。当时针对西藏、新疆等艰苦地区驻军有一项政策,退役的战士进入当地基层组织,可直接纳入公务员序列。杨发森转业后一直扎根新疆,先后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荣誉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最近,他被任命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年轻的省部级领导干部。
另一方面,国家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和 “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给边疆地区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这里将成为创业创新的一片热土,也给退役军人带来了新机遇。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后,各地主动作为,也积累了不少鼓励退役军人到边疆地区创业创新的成功经验。比如,青岛市选派了近30名优秀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贵州省安顺市、甘肃省陇南市支援脱贫攻坚,在送医、支教、加强民族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注重边疆导向,
需要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
目前,退役军人移交安置工作仍然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矛盾,安置任务过于集中在发达省份和大城市。退役军人保障法规定,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的退役军人优先安置、优先保障,鼓励退役军人参加稳边固边等工作。这既发挥了退役军人的人力资源作用,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又缓解了安置对象分布不平衡、过于集中等问题,必将激励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投身祖国边疆,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鼓励退役军人到边疆地区建功立业,更需要做好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工作。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通过政策措施引导退役军人到边疆地区工作。比如适当降低退役军人报考边疆地区基层公务员的门槛,在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以及新疆南疆地区县乡,可以进一步采取单设一定数量职位面向退役军人招考,必要时可不设开考比例;允许退役军人跨省安置到边疆地区,在地方职级、待遇、职务或家属随调随迁方面给予一定优待。
有计划选派优秀退役军人到边疆地区工作。比如有计划地选调懂民族语言、熟悉当地社情民情的转业干部,充实到县、乡领导班子,符合条件的可以任党政正职,并跟踪培养考察,优先提拔使用。
鼓励广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到边疆地区就业创业。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兴边固边”,引导退役军人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就业创业。比如,加大系统赋能成效,在边疆地区试点建立一批国家级、区域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积极发掘培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新的增长点。
此外,还要选派优秀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者赴边疆地区,增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力量,更好地为退役军人服务,让退役军人更好地凝聚在党中央周围。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