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从医30多年来,他为5000多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对低保户、五保户、军烈属、退役军人等患者减免医药费,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他就是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黄龙村卫生站医生——钟汉清。来看看他的事迹……
位于原中央苏区五华县的转水镇黄龙村,长期以来,附近数千名村民因为看病不便,很多老人患病后嫌麻烦拖着不治,最终耽误了病情。在这个小村庄里,有一位退役回村的军医——钟汉清,只要是病患他都会尽全力进行医治,要是遇上生活困难的人来看病,他分文不取,为病患解决疾病难题。
做乡村医生
也能换来无法替代的成就感
当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村落,走向繁华的都市,在大山深处,在广袤乡村,有一群人却必须始终坚守,支撑起乡亲们健康生活的希望。这些基层群众的“健康卫士”便是乡村医生。钟汉清就是这些乡村医生中的一员。
1984年,结束6年军医生涯的钟汉清退伍回乡。回乡后,看到家乡缺医少药的状况,钟汉清几度拒绝优渥安稳的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放弃到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留在家乡,扎根山村当乡医。
当时乡医地位低,工作繁重待遇差。在面对后来又有某医院两次想调他,并给予较好的职务和优厚的待遇时,钟汉清也曾心动过。但当他一想到70多岁的钟炳珍大爷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钟医生你能否不走?如果你走了,我们这些老百姓有病怎么办,找谁看病,到哪里去看病”时,他知道乡里的村民们需要他、信赖他,唯有选择坚守,担当责任。
“做乡村医生,同样能换来别的工作无法替代的成就感。走在村里,老乡看到我都是笑脸,觉得到我这儿看病放心,这是我留下来的最大动力。”钟汉清说。
刻苦钻研
提升医术守卫村民健康
“以前在部队里我是‘专科医生’,而村里所需的是‘全科医生’的本领。”钟汉清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乡医工作时,因几乎什么病都可能碰到,在部队医院所学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是远远不够。
经过勤奋学习,钟汉清将部队里学到的医术学以致用,他通过多年的医疗实践与苦心探索,使治疗效果更好。边干边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并参加自学考试,199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这么多年下来,我对很多村民病情的了解,有时比对自己亲人的还多。”钟汉清笑称,一些常年卧床不起的老人,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药、饮食起居有什么注意事项,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实惠利民
有钱没钱都先治病
“有钱没钱先看病,来我这里,看病最重要。”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了一名乡村医生的医者仁心。生长在农村的钟汉清深知山区父老乡亲生活的艰难和困苦,对乡村医疗工作一丝不苟,不辞劳苦地为贫困百姓看病医治。
“钟医生医术高,医德好,常常替我们患者着想。”村民钟梅芳说,钟汉清为村里的五保户、残疾人看一般性疾病,通常都不收钱。开卫生站30多年来,经钟汉清治疗、救助的患者早已不计其数。他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管患者有没有钱,他都会尽自己所能先医治患者,治疗费用可以先欠着,实在贫困的,那就象征性收一点。他说,来我这里看病,凡是困难户、残疾人、五保户、烈士军属等都是先治病后付费或给予减免医药费,至今还累计欠款三万多元。
“有一次一位大娘病了,因为她之前在我这里看病还欠着钱,这次不好意思来了,我就象征性地收了她几个鸡蛋。”钟汉清说,只要可以,就一定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群众。
“只要是来找我看病的患者,我就将他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三十多年来他对每位患者尽力做到诊断正确,合理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尽量不用,可用便宜的药决不用贵重的药,尽量为患者提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医疗服务。
全心为民
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乡村医生还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对建立村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他都能按规定有条不紊,认真细致的做好。对五千多村民逐一建立了健康档案,对十多个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重点监管,对250多个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査,指导服药。
2003年国家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钟汉清深知这是国家惠及农民的大好事,但有些村民不理解、不参与。为了让村民早日得到医疗卫生改革的实惠,分享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发展的成果。他积极宣传、耐心解释新农合政策,并主动出资为经济确有困难的村民参保。多年来当地村民参合率高达100%,他对村里的学校、老人之家等公益事业都能热心帮助。
三十多年无悔地选择坚守,不辞劳苦地努力工作。他做到了始终如一,不怕苦、不怕累、不为名、不为利、恪守服务宗旨、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水平、尽力提高服务质量、爱岗敬业、仁心仁术、真情奉献。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