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版 无障碍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 > 视频展示

羊城晚报:听了战场“白衣天使”的故事,她想起《如愿》|“90”对话“90”

时间:2022-09-17 22:37 来源:羊城晚报
【字体 :

  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双眼炯炯有神。刚刚过完89岁生日的海家卿,回忆起72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滔滔不绝。

  1949年,16岁的海家卿从老家重庆奉节入伍。1950年12月入朝参战,被分配到42军野战医院任护士,之后随部队到过铁原、伊川、支洞里、长洞里等地,她先后参加了第三、第四战役和第五次反击战,1952年10月随部队回国,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多次受嘉奖。

  主动请战奔赴前线

  1949年12月,重庆奉节和平解放。海家卿清晰地记得,一天早上,突然听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了。“我母亲出去迎接解放军,回来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纪律严明,全部睡在大街上’。”

  也就是在这一年,海家卿的父亲因病去世。“我弟弟也病逝了,妹妹之前被日本人炸死了,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正在读初中的海家卿决定报名参军。

  由于她的初中老师是一名先进知识分子,海家卿在课堂上学习了很多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很顺利地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2军军政干部学校。1950年1月,部队迁移到湖北后,突然配发了很多棉花。“当时,要求我们把军帽、棉衣、棉裤都加厚,还要自己制作手套,我们只知道去东北。”1950年2月,海家卿和战友们乘坐闷罐车北上。

  “当时只觉得越走越冷,几天几夜后,我们到达黑龙江继续学习。”1950年7月,学业结业后,海家卿被分配到42军125师文工团宣传队。很快,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就传来了,全师开动员大会,海家卿听得热血沸腾。

  因战争初始,宣传队到前线无法开展工作,因此一律不能去。恰好,军里的卫生部还缺人。海家卿约着5位老乡跑到卫生队“主动请战”。“卫生队长看我们不怕牺牲,立刻接收了我们。”海家卿回忆,在部队流动卫校培训一个月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成为此次培训中首批奔赴战场的“白衣天使”。

  1950年12月,海家卿和战友乘车抵达朝鲜新义州。接下来的时间,她和战友穿着厚厚的棉衣,背着30多斤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开始了急行军。

  伤员要求出院重返前线

  时隔70多年,海家卿对战争的残酷依旧记忆犹新。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时,海家卿被分配到42军的野战医院。“当时,我们志愿军是打夜战,我们通宵不能睡觉,要抢救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海家卿回忆,大多数伤员都是失血过多,需要立即补液、保暖。

  为了避免伤员失血过多休克,扎在伤员大腿上补液的针头特别粗,很容易引起鼓包,护士们要边按摩、边输液。另一个挑战是寒冷。“我们上山砍柴,把砖头烧热包起来让伤员抱住取暖。”干到天亮后,护士还要给伤员洗血衣和用过的敷料、绷带等。“河流冰封,我们砸开冰面,把手伸到冰下洗血衣,手都冻成‘面包’了。”

  让她最难忘的是,很多战友绑着绷带就要求出院,重返前线。收治的伤员里,海家卿至今难忘两个无名的战友。“这两个战友是同村、同时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海家卿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两人一起被美军的凝固汽油燃烧弹炸伤。“他们伤势非常严重,我一边给他们换药,一边掉眼泪。”遗憾的是,因伤势过重,两人不幸牺牲。

  面对残酷的战争和恶劣的生存环境,海家卿毫不退缩。海家卿说,到了第五次战役,她和战友们住进了防空洞,结果因为潮湿,大家普遍得了很重的风湿病。“上级安排我们回国治疗,我坚决不回去,一直坚持到最后,才跟随部队回到祖国。”

  海家卿的爱人,也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医生,她的儿子、儿媳也都是军人。“我见证了我们国家从弱到强的过程。现在回头看,我当时选择当兵、选择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这条路走得太对了!”海家卿说,希望年轻人继续继承革命光荣传统,不忘初心使命。

  对话人——

  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梦:

  努力当好退役军人的服务员

  听英雄故事,学光荣传统,做红色传人。听完海老的革命故事,我感受非常深刻。我想起了一首歌叫《如愿》。正如歌词中写的那样,海老这一代的革命先辈就像山野大雾里的灯,照亮了我们现在前行的道路,带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海老的嘱托我也记忆非常深刻,她要我们继承好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作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一定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当中立足本职岗位,做好退役军人的服务员。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