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版 无障碍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 > 视频展示

我们从未忘记

时间:2022-04-06 15:07 来源:南方杂志
【字体 :

  精神的所在,就是力量所在。南方杂志社推出“精神的力量”系列,用视听语言和镜头记录一个个光辉的故事,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精神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愈发坚定。

  本期“精神的力量”为您讲述一段抗美援朝烈士与亲人,分离与“团聚”的往事。

  时间轴转到72年前,故事是这样开始的。1950年10月19日夜里,第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次年2月,广州铁路局的火车调度主任张世卿和已有身孕的妻子商量后,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岂料8个月后,他在前线进行后勤物资运输过程中被敌机连番轰炸,壮烈牺牲了。

  战事之中,张世卿与许多志愿军战士一起,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但却不知被安葬在何处。张家人一代又一代,怀着找张世卿忠骨的念想,从广州出发,一路向北,踏上了长达66年的寻亲路。

  一别

  遗腹子取名“抗美”

  五年前,66岁的张抗美终于第一次喊出了亲生父亲的名字。

  白发苍苍的他跪在英雄碑前,抚摸着碑上熟悉的名字,泪如雨下:“张世卿,我是您的小儿子,抗美。”

  张世卿,是张抗美素未谋面的父亲。66年间,张世卿和张家完全失联。他去抗美援朝,回不来了。

  1951年,近邻朝鲜战火纷飞。同年2月,张世卿和单位的多名同事一同毅然投身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他们作为铁道兵,在前线运输作战时所需的后勤物资。

  张世卿是河北滦县人,1919年生。参军前,张世卿是广州铁路局一名普通的火车司机,后担任机务科的调度主任。此时的张世卿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还有一个孩子尚在妻子腹中。

  张世卿离家时,妻子白菊珍28岁。她独自抚养着三个年幼的孩子:7岁的大儿子、4岁的二儿子以及2岁的女儿。尽管一万个不舍得,也预料到丈夫走后,家中将度日艰难,可白菊珍还是坚定地支持丈夫的选择。送别丈夫回到家后,她日日盼着团聚那天的到来。

  每当夜深人静时分,她躺在床上思念丈夫,憧憬未来一家六口的生活,暗自在内心祈求战火中的他一切安好。

  同年10月,丈夫走后的第8个月,小儿子呱呱坠地。

  就在这时,与张世卿一同赴朝的同事陆续回到广州,白菊珍催促着家人前去询问张世卿的情况。那段时间,白菊珍抱起家里的新生命,总满心欢喜地对着孩子说道:“孩子,你的爸爸很快就会回来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白菊珍始终没有等来丈夫归来的消息。孩子出生半个月时,尚在月子里的白菊珍坚持亲自出门打听。

  眼见再也瞒不下去,家中的长辈不得已才告诉她真相:早在这一年8月,张世卿在朝鲜熙川执行任务的火车不幸被敌军的飞机盯上,遭到数小时的狂轰滥炸,当场壮烈牺牲。

图片

  消息由中国志愿军部队传到张家,当时谁都没敢告诉即将分娩的白菊珍。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这个女人难以置信。

  家里的长辈告知实情后,拿出通过张世卿战友送回来的三张黑白照片,白菊珍目光停留在丈夫脸上,眼泪夺眶而出。白菊珍这才真正意识到:丈夫永远都回不来了。

图片

张世卿唯一与家人的合影:张世卿(后排左),白菊珍(后排右),大儿子,二儿子

  为纪念亡夫,白菊珍为小儿子取名“抗美”,即子承父志,抗美援朝、献生祖国之意。

  寻亲

  一家三代苦寻烈士牺牲地

  青年丧夫后,白菊珍再无婚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将四个孩子抚养成人。与此同时,她仍在坚持寻找与丈夫有关的消息。

  张抗美对《南方》杂志记者回忆:“1964年,母亲曾向有关部门写信,希望打听到安葬父亲的墓地在朝鲜的具体地址,盼能亲自到现场为已故丈夫扫墓。”当时得到的回复是:太多了,很难找到。无奈之下,白菊珍只好将此事搁置下来。

  1991年,直到弥留之际,白菊珍依旧挂念着远在朝鲜的爱人,抱憾而终。张家后人将张世卿唯一留下的遗物——一只手表和一张工作证,和白菊珍的骨灰合葬于广州市银河革命公墓。2008年,张世卿的大儿子张桂霖也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母亲和大哥先后离去,而张氏兄妹张炳森、张亮华以及张抗美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父亲忠骨的愿望。他们多次前往广州铁路局档案室、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问询,希望找到有关父亲的记载。

  纵是万水千山,也难以阻隔血脉亲情;纵是杳无音讯,也不能消解家人的思念。

  2017年,在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心人的帮助下,张家人终于找到了张世卿所在墓地。只不过,这个墓地,并不在当时牺牲地朝鲜熙川,而是安州,这里合葬了部分当年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铁道兵。

  张世卿后代一行17人,从中国广东带着白菊珍以及大儿子的遗像,跨越2000多公里,终于来到了张世卿位于朝鲜安州市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烈士陵园的墓地。

图片

  这场晚来的相聚,让张家人上下都流下了热泪。“那天的风特别大,风声一直在耳边回响。众人脸上的泪水刚被风吹干又止不住流了出来。”张世卿的女儿张亮华激动地提起。

图片

晚来66年的“团聚”

  “亲爱的爸爸,请不要怪我们,66年了,第一次来看您!但60多年来,妈妈、大哥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您,我们想念您!”在英名墙上的父亲名字前,张亮华代表家人向父亲说出了这段话。

  烈士和亲人这段穿越时空的思念,终于有了温暖句号。

  铭记

  “我们从未忘记”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张世卿的二儿子张炳森感慨道。身为烈士后人,张家人并不打算迁回父亲的坟墓,多年的寻亲,只为能够前往张世卿坟前悼念英魂。

  英雄本凡人,不平凡的是他们的精神和这种精神的赓续。如母亲所愿,张抗美子承父业,接力奋斗在铁路工作直到退休。

  寻亲六十余载,张世卿的儿女已是白发老人,而他的孙辈也已长大成人。

图片

  2022年3月底,定居韶关南雄的张世卿长孙张力回到广州,每年这个时候他都带着妻儿来到广州市银河革命公墓为奶奶和大伯扫墓,“爷爷找到了,这是我们家最大的圆满”。

  当年无数的志愿军战士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烽烟散去,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我们从未忘记,”张力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图片

  临近清明的雨,淅沥沥地落在青松叶子上,宛如晶莹的泪珠。这是跨越了66年的思念,“泪飞顿作倾盆雨”。雨水掉落在张力的肩上,他深深鞠了一躬。

  青松苍茫,青烟袅袅。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