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咱们村的脆蜜金桔采摘量一举突破6万斤,优果率较往年大幅提升,总产值稳稳达到12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52岁的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旺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国阳的话里满是自豪。作为村里产业发展的“领头雁”,这位“兵支书”见证着党建引领下村级特色产业从起步到兴旺的全过程。
把“乡愁”刻进初心
把“落后”当作战场
唐国阳是土生土长的旺南村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情感。1993年入伍、1996年退役后,他曾在外经营小生意,却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2014年,看着深藏大山的旺南村仍陷在“泥泞小路蜿蜒、村民守着贫瘠土地望眼欲穿”的困境中,有着三年军旅生涯的唐国阳高票当选村“两委”负责人。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在就职大会上,唐国阳掷地有声,“村子发展绝不能‘等靠要’,必须像冲锋陷阵一样主动出击;发展产业就要像机枪扫射般持续发力,一抓到底!”彼时的旺南村,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经济更是“空壳化”。看着邻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唐国阳把这份“落后”当成了必须攻克的“阵地”。“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回村的目标。”他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也把这份承诺刻进了心里。
在“试错”中攻坚
用韧劲蹚出产业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唐国阳心里门儿清。旺南村的气候土壤本就适合柑橘生长,他上任后第一记“冲锋号”就吹响了柑橘产业。带着村民试种砂糖橘、巴西柑,信心满满地耕耘,却一次次遭遇柑橘“癌症”——黄龙病的重创。
“果树连片枯死,投入的心血几乎打了水漂。”回忆起那段日子,唐国阳语气凝重。村民们动摇了,“换个产业吧”的声音渐起。但他骨子里的军人韧劲没让他“撤退”:“多年经验不能白积累,共产党员更不能认输!”
村“两委”班子会议上,唐国阳带领大家分析失败原因,最终把突破口锁定在“抗病品种”上。听说广西有柑橘品种抗病性强,他当即带队奔赴“水果大省”,辗转多地考察学习。当了解到脆蜜金桔丰产稳产、适应性广,尤其对黄龙病抗性突出时,他一拍大腿:“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制胜武器’!”
用行动破疑虑
让“规划图”变“实景画”
新品种找到了,可村民们“怕再亏”的疑虑成了新的“拦路虎”。“以前种柑橘亏怕了,这次能成吗?”面对质疑,唐国阳带着村“两委”干部逐户走访,算经济账、讲前景图:“不信任?我们用行动证明!怕种不好?推行‘党总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管理!担心卖不掉?我们打通华南批发市场渠道!”
军人的执行力在田间地头彰显无遗。从协调130多亩零散土地流转,到引进优质种苗、修建灌溉设施,再到邀请农技专家驻点授课,唐国阳始终冲在最前面。烈日下他带头挖坑栽苗,暴雨中他冒雨检查排水,村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渐渐从“观望”变成“主动参与”。
如今,昔日荒坡变身标准化种植基地,11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3年脆蜜金桔年产值突破100万元,成了旺南村响当当的“金名片”。村党群服务中心公示栏里,十年蝶变的数据格外亮眼:6个自然村中4个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获评特色村,1个跻身整洁村;70%农房完成外立面改造,80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跟着唐书记干,心里踏实!”村民的朴实话语,是对他最好的认可。
用迷彩铺新路
让“旧村貌”变“振兴景”
唐国阳的故事,是吉田镇“兵支书”群体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吉田镇党委将退役军人“村官”培养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借村(居)党组织换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等契机,精准选拔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退役军人充实到村党组织岗位。
这些“兵支书”带着军人的纪律性、执行力和为民情怀,在乡村振兴一线争当产业发展的“领航员”、基层治理的“排头兵”、服务群众的“勤务员”。从军营到乡村,他们用“头雁领航”激活“群雁齐飞”,让“迷彩绿”成为田野间最动人的色彩。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