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全国第24个“安全生产月”,为筑牢海上安全防线,5月19日至22日,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应急救援队抢前抓早,在东部海域展开为期4天的海上救援技能强化训练。40名队员协同11辆保障车辆、15艘冲锋艇,联动热成像无人机、空水两栖无人机、U型飞翼艇、水下声呐生命探测仪、水下机器人等20余类尖端装备,以实战化演练践行“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安全生产月主题。
安全生产月强担当,多维装备织密救援网
紧扣安全生产月“提升应急能力”核心目标,此次演练构建“空-海-水下”立体化救援体系。11辆保障车快速调配物资抵达海域,热成像无人机率先升空,利用红外探测技术穿透昼夜与云雾,对海面进行360°全域扫描,精准锁定模拟落水目标;空水两栖无人机凭借水陆两栖特性,灵活执行水面侦查与物资投递任务。与此同时,15艘冲锋艇与U型飞翼艇组成机动编队,依据无人机定位信息破浪疾驰;水下声呐生命探测仪与水下机器人潜入暗流深处,探查水下险情,确保救援无盲区。
实战场景锤炼硬功,应急救援守护生命
训练围绕“海上突发险情应急处置”,设置多轮高难度场景。当热成像无人机发现“落水者”后,实时回传坐标至指挥中心,冲锋艇编队立即形成包围阵型。队员们操作救生抛投器、伸缩救生杆等设备,30秒内完成落水人员拖带登艇。医疗组同步启动急救流程,对“伤员”实施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措施,并通过担架转运系统快速转移至医疗艇,全流程高效响应、无缝衔接,充分展现安全生产月中“快速救援、科学施救”的实战要求。
智慧中枢赋能指挥,科技融合筑牢防线
结合安全生产月“科技强安”理念,训练特别增设指挥中心搭建科目。队员依托11辆保障车运输的专业设备,在岸基快速搭建临时指挥系统,整合无人机侦查画面、水下探测数据、冲锋艇定位信息,构建可视化指挥平台。通过多部门协同调度,实现救援指令秒级传达、资源精准分配,以数字化手段提升复杂场景下的应急指挥效能。
“安全生产无小事,退役军人冲在前!”深圳市退役军人红星应急救援队队长郑建军表示,此次训练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既是对队伍科技救援能力的全面检验,也是落实“人人讲安全”社会承诺的具体行动。未来,救援队将持续深化“科技+实战”训练模式,为守护海上安全、护航城市发展贡献退役军人红星力量!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