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前往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楼阁堂村的路上,听到“嘎嘎”的鹅叫声此起彼伏,黑棕鹅养殖基地便到了。7座鹅棚依坡而建,一只只黑棕鹅探出长长的脖子,争相啄食、饮水。在一片热闹中,我们见到了村民口中的“鹅司令”——茂名市牧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电白区粤丰盈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退役军人杨华振。
2005年退役后,杨华振在四川成都做起海鲜干货和冻品批发生意,几年时间便做得有声有色。2013年,他出于照顾父母的考虑,回到了茂名。当时楼阁堂村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人大多种植荔枝和龙眼,靠天吃饭。带着改变这种局面的念头,杨华振在村旁的一个池塘边搭起简易鹅棚,并购买了500只鹅苗,开始养殖肉鹅。
缺乏技术和经验是最大难题。杨华振不仅求教省内外养殖户和高校畜牧专业专家,还购买了几十本相关书籍,挤出时间研究。“有时在鹅棚里一蹲就是一天,不吃点苦是做不成的。”靠着迎难而上的劲头,他逐渐找到了门道。
鹅从几百只、几千只、几万只到几十万只,鹅场也从简易棚扩大为拥有多座鹅棚的养殖基地。杨华振的事业越做越大,还成立了粤丰盈种养专业合作社。借助“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他开始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鹅。看到村民心存顾虑,杨华振便承诺:“鹅苗的钱我先垫支,饲料也赊给你们,还借给你们每户5000元打造育苗室,同时开展技术指导,再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吃下“定心丸”的农户陆续参与进来。截至目前,杨华振共带动周边7镇150余户农户参与养殖。社员还可通过资金、土地入股或提供劳务等方式获得分红或报酬,年收入不断增加。
杨华振的商业版图逐渐扩大,2024年基地出栏量达70万只,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这份“曲项向天歌”的事业属于杨华振,更属于楼阁堂村的家家户户。以在16户村民转让的6.5亩土地上搭建的鹅棚为起点,曾经的贫困村慢慢唱起致富歌。
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杨华振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合作社成为全省“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将养殖、沼肥、种植、加工、销售打通,形成持续可循环的生态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以鹅产业为支柱,集家禽养殖、屠宰加工、安心农场、采摘观光、特色餐饮、淡水渔业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同时成立种养业协会,使其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保障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和服务实现共享。
看着打造“生态鹅小镇”的愿景逐步实现,“鹅司令”还有着更长远的规划——推动农业与文旅融合,以现有养殖基地为依托打造研学场所,赋能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如合作社名字所希冀的那样,让大家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精神生活越来越丰盈。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