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版 无障碍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 > 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广州依托全市红色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24-10-09 09:43 来源:广州日报
【字体 :

  从广州起义到广州起义纪念馆,从中共三大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漫步广州大街小巷,一座座红色场馆仿佛历史回响,完整清晰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广州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烙印,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

  近年来,广州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参观红色遗址、聆听革命故事、举办主题展览等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情怀深深根植人们心中。

  每一座城市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元素。在广州,红色文化与英雄精神共同勾勒出了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回望历史烟云,一代代革命先辈踏上这片热土,他们怀揣为国奉献的高尚觉悟,谱写气壮山河的史诗,也将红色基因深深熔铸在城市的血脉和灵魂中。

  城市与人民的“交互”:打造爱国主义沉浸式思政课堂

  以英雄花之名,广州“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贯穿全年,充分挖掘利用域内红色资源,串联起十大红棉行动、百个重点红棉项目、数万场红棉主题活动,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续有效开展,将英雄情怀深深根植人们心中。

  “形成特色品牌,不能靠一家单位、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而需要通过一体筹划、统筹推进。”广州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系列活动把红色史迹与城市空间有序串联,广州城市化身全景式、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思政课堂。“羊城千年史迹路”“百年峥嵘红色路”“改革开放强国路”“高质量发展腾飞路”四个主题多条红棉研习路线,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走读广州。

  “蓝蓝江边有一片红,那是浓浓的木棉红,绽放天边最美彩虹,把英雄的故事唱颂……”伴随着耳熟能详的《木棉红》,红色文化大篷车流动全市,红棉舞台组织红色文化轻骑兵,深入社区、村庄展演,以接地气的表演形式,生动的宣讲形式,带领台下观众一起体悟革命精神、英雄精神。

  红色文化以城市公共空间为宣传载体,全方位融入市民生活,留在市民心间。在全市交通要道、核心商圈,“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公益广告通过户外大屏等载体轮番播放。广州公交开设12条红色公交专线,在途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242条线路、3143台公交车上增设红色站点语音播报,将公交打造成赓续红色血脉的城市载体。

  历史与现代的“交响”:修缮历史遗存活化红色阵地

  国庆前夕,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组织公祭活动,然而不少市民并未注意到,园内的广州起义纪念碑已经悄然“翻新”。纪念碑原本于1987年建成,经过常年的风吹日晒,纪念碑表面已经积累了大量污渍与锈斑,面层多处开裂、脱落与破损,内部梁柱存在露筋与锈蚀等问题。

  这次修缮既要整体性系统性修复,又要确保“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任务,这就要求以“绣花功夫”精巧细致开展碑身修复工作。

  从对浮雕整体精细扫描,3D打印局部模型,到现场分析雕塑材质并反复调配砂浆基础配比,制作数十种修复样板,每道工序均经设计和文保专家严格审核。施工团队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局部打样修复,不断改进修复工艺,确保修复效果完美细腻。经过90天的施工,广州起义纪念碑焕然一新。

  这一细节,便是广州修缮历史遗存,活化利用红色教育阵地的缩影。今年以来,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许多红色场馆都迎来更新改造,以全新的面貌和形式进入人们的视线,一大批红色革命遗址保存状况和周边环境风貌得到显著提升。

  文化与文明的“交点”:红色底蕴赋能实现“耦合”发展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中,广州注重红色底蕴赋能,实现红色资源与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同向发展。

  星海故里历史文化中心位于南沙区榄核镇湴湄村,是独具魅力的星海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空间,也是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榄核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重要组成,展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的生活轨迹、重大成就和主要精神。在“永恒之路”星海主题公园的大榕树下,一批批广大党员群众前来瞻仰,接受思想政治洗礼。在香云纱产业园,前来研学的大中小学生聆听红色文化宣讲,实现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红色血脉赓续不断。

  作为广州标志性的红色地标,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同时还是全国文明单位。国庆期间,“笔底风雷——从老报刊透视开天辟地”专题展览于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开幕。新闻报刊是历史的底稿,本次展览聚焦1921—1949年这一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蕴含重要的时代信息的170余份原始报刊,向市民群众还原了新中国成立、红色政权建立的光辉历史。

  探索红色教育的“广州模式”,引领广大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近年来,广州开展红色教育示范校选树活动。全市各中小学校将红色课程作为第一抓手,充分挖掘校内红色资源,开发与实施了多门具有校本特色的红色教育课程。

  广州市八一希望学校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充分展现红色文化、国防教育相关的历史事件、英雄事迹以及相关知识,打造富有校园特色的国防教育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广州大同中学在深度挖掘“流溪河畔木棉红”红色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构建大同红色教育体系。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结合劳动教育、红色研学系列活动,推出《红色文创》课程,组织学生看红色电影,读红色书籍,到红色史迹考察,再以这些红色元素作为创作底色,制作出饱含红色基因的文创产品。

  搭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的红色教育矩阵。走进荔湾区何香凝纪念学校,树木花草更显葱郁青翠。国庆前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社区升旗仪式在何香凝先生像旁进行。今年该校与中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合作成立少年军校,培养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军队的热爱。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以学校为圆心,与三公里范围内的红色研学实践基地结对共建,将学习空间拓展到“校外三公里”。天河区棠下小学依托“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室”,举行“英雄中队”授旗仪式,并将每年12月定为“红色教育月”,实施“十个一”育人工程,传承伟人精神。长湴小学依托“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根据地长湴村旧址”,成立党史宣讲团,把长湴村民参加抗日救国的感人故事进行梳理,让革命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师生们心中。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