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前,身为老兵的父亲,将陈仲文送进了军营;34年前后的今天,已是老兵的陈仲文,又参加了儿子入伍的欢送仪式。一根接力棒,三代家国情。58年间,从激情燃烧的动荡岁月到如今的和平盛世,他们跨越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程,不仅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发展与壮大,也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忠诚与担当。
“到我儿子这一代,我家里已是三代从军,今天,我的儿子接过我的接力棒,实现了他当兵的理想,成为一名新兵。”铿锵有力的声音正回绕在狮山镇2023年秋季送兵入伍仪式上。退役军人陈仲文作为新兵家长代表进行发言,他的儿子陈梓昊今秋正参加入伍欢送仪式。
陈仲文的父亲叫陈海桐。1965年3月,时年21岁的陈海桐响应祖国号召,投身军营,来到南京当兵,是一名铁道兵。陈仲文回忆父亲,“我父亲生前常说,他当兵的时候物质生活极度匮乏,部队供应的粮食有限,军人不仅面临着生活的艰辛,还要面对严酷的军事训练,种种场面,但是父亲也坚持下来,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了解,陈海桐服役4年后,于1969年3月退役回到家乡,随后进入罗村红砖厂工作,与妻子养育了两个儿子。“父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坚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虽然他已经去世不在了,但每次回想父亲诉说自己当兵时的故事,内心的激动更是难以抑制。”
陈海桐(左一,已故)欢送儿子陈仲文(中)入伍
在父亲陈海桐的耳濡目染下,1989年3月,身为大儿子的陈仲文也跟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一名消防战士,服役于广东省韶关消防支队,并于1991年12月光荣退役。在部队严格的纪律和要求下,加上高强度的训练让陈仲文经历了长时间艰苦的磨炼和考验。在一次扑救山林大火任务中,作为班长陈仲文带领全班战士,不怕艰苦冲锋在前,勇赴火场,表现突出,因此,1991年11月,他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退役回乡后,陈仲文就职于罗村派出所,从事民警工作32年里,陈仲文始终发扬退役不褪色的军人作风保家卫国,也多次立功受奖。
陈仲文欢送儿子陈梓昊入伍
受祖辈和父辈两代人的影响,儿子陈梓昊从小就对参军报国充满热爱,从军梦想深埋在心底从未改变。高考结束后,经过深思熟虑,18岁的陈梓昊表达了参军入伍的意愿,由于身体素质过硬,第一次报名体检便顺利过关。如今,儿子陈梓昊也穿上军装,挺步军营。入伍前,陈仲文特意嘱咐道,“入伍后,在部队不但可以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知识,还将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学到许多社会上、家庭中学不到的东西。虽然军营生活艰苦紧张,但是可以磨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培养出过硬的军事素质、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工作、生活作风,这些将会是一辈子宝贵的财富”。
陈梓昊
带着家人的嘱托和希望,18岁的陈梓昊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用忠诚勇毅续写精忠报国成为一名新兵,去接受部队的训练和国家的考验。陈仲文内心十分激动,“我们一家三代接力参军,我为我的父亲感到自豪,也为我自己感到自豪,更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