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版 无障碍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 > 媒体报道

大洋网:60年寻亲之旅,烈士找到了

时间:2023-09-14 09:32 来源:大洋网
【字体 :

  “爸爸,我来看你了。”见到眼前兰似昌烈士的墓碑,儿子蓝文继眼眶含泪,深深鞠了一个等待了60年的躬。9月2日,兰似昌烈士家属一行20余人,与部队官兵一起,来到了该烈士的墓地前祭扫。这是一场从广西上林到广东东莞,跨越700多公里,跨越60年的寻亲之旅。

  “已经89岁的母亲,获悉父亲墓地找到了的消息时,禁不住哭了起来!”蓝文继说,这个母亲期盼了6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看见父亲墓地照片时,母亲又一次落泪。她说,非常感谢部队官兵,60年一直帮忙祭扫,让父亲的英雄事迹一直在部队传扬。

  一家四代来到亲人墓地前拜祭

  这一刻,他们家等了60年

  9月2日,南部战区海军某部营区背后的山坡上兰似昌烈士的墓地前,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烈士兰似昌的家属。一家四代,老中青少,20余人,清扫烈士墓碑,献上鲜花,共同祭拜。这一刻,他们内心无比激动和感怀!这一刻,他们倍感骄傲与自豪!

  “60年来,我们全家从不曾放下,一直在寻找,一直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终于找到了,找到了……”说到此时,蓝文继眼眶禁不住湿润起来,“母亲的愿望实现了,这个愿望,她等待了60年,我们家人等待了60年。然而,从母亲的眼神中,他感受到母亲除了高兴之余,内心更多的是那份感恩和感激之情。”

  石碑矗立,棵棵松柏无声。兰似昌的后代一个个献上白菊、亲手擦拭墓碑、在烈士碑前深深地鞠躬,表达对亲人的无尽思念。部队官兵整齐列队,摘下军帽,低头默哀,立志传承烈士遗志、弘扬革命精神。

  随后,兰似昌烈士家属蓝文继等走进部队,参观了烈士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深入了解烈兰似昌烈士在部队时工作生活的一些细节。在交谈中,兰似昌烈士家属还深入了解部队敬重烈士、重视烈士精神传承。

  其实,这么多年,部队也一直通过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寻找兰似昌烈士亲属。60年来,部队官兵每年清明、八一等重要节日均前往烈士墓地祭扫,一直传承和弘扬烈士精神。“作为烈士家属,我们倍感欣慰和感恩,感恩部队官兵们的付出。在此,代表家属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蓝文继说。

  蓝文继告诉记者,他父亲兄弟2个,堂兄弟7个。他父亲最小,平时叔伯们都称呼他父亲“老七”。如果父亲健在,今年已经88岁了。兰似蓝是兰似昌的六哥,他们同龄。在兰似蓝的印象中,“老七”从小聪明伶俐、干活灵巧,学习能力强,还特别羡慕当兵的,自幼便立志参军报国。入伍后,弟弟回家不多,但回家后,军装笔挺,英俊潇洒,是全家人的骄傲。得知“老七”执行任务光荣牺牲以后,全家无比悲痛,但倍感骄傲。因为他是在工作中,为了救战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英雄事迹值得家人们永远传颂。

  军地协同

  成功帮助烈士家属寻亲

  “父亲牺牲第二天,我出生了。”蓝文继说,母亲还来不及将他出生的好消息与父亲分享,等来的却是父亲英勇牺牲的消息。当部队领导将父亲的烈士证、遗物送回广西上林老家时,包括母亲在内的家人才得到父亲牺牲的消息。那一刻,家人们均悲痛万分,母亲更是哭成了泪人。或许因为母亲悲痛过度,包括母亲在内的家人们没细问父亲详细安葬地等信息。家人们只是听部队领导说,父亲安葬在部队里面,部队在广东的一个岛上。

  正因为如此,母亲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就是要找到丈夫的安葬地,好在清明等重要的日子前往祭拜。但那个年代,家乡——广西上林交通十分不便,即便想要去趟县城都要跋山涉水,更别提走出山区到广东寻亲。慢慢地,随着生活的琐碎,独自抚养蓝文继的困难,母亲的寻亲之事耽搁了下来。

  随着蓝文继的长大,他慢慢从母亲的教导中了解到了父亲的英雄事迹,并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寻亲种子。成年后,他前往民政局、武装部等多个单位寻求帮助,但因父亲入伍登记时,笔误将“蓝”姓简写为“兰”,一字之差,致使一直没有结果。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退役军人权益和地位相继提高,国家对烈士重视程度也大幅提升,军地联合重新对烈士信息进行了排查、汇总、整合,纳入大数据联网。因此,今年8月,在广西、广东两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及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帮助之下,通过军地协同,共同核实,确定兰似昌烈士即为蓝文继之父。

  蓝文继告诉记者,今年8月,上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此消息告知他,60年的寻亲之旅终于迎来好消息。后经过对他父亲的出生年月以及牺牲的时间等重要信息进行比对后,相关部门才确定兰似昌烈士就是他的父亲。

  “非常感谢部队官兵以及虎门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上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从信息核实,到这次现场的祭扫,他们一直都给予最大的帮助!”蓝文继感慨道,从寻找父亲所在的部队,到部队核实父亲的相关讯息,再到墓地的现场走访,他们都亲力亲为且非常热情,这也让他们家属倍感温暖。

  费劲最后一丝力气将战友救出

  他自己却倒下了

  据兰似昌烈士生前所在的中队领导介绍,兰似昌烈士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某中队海军少尉分队长。在一次率队保养浮筒任务中,战友邹万泉奉命进入浮筒内部进行检查保养,兰似昌在浮筒外保障。浮筒入口狭小、内部空间也极其狭窄,潜水员也只有裸装才能进入,别说在浮筒内部作业了,即使是自由活动都有困难。但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邹万泉顺利进入浮筒内部,紧接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冲进鼻腔,但他顾不得那么多,迅速着手清理内部铁锈、检查内部锈蚀情况。不一会儿,头便感觉有点晕、呼吸也有点困难,邹万泉以为是浮筒晃动加之心理紧张造成的。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坚持继续作业。其间,浮筒外战友数次询问情况,邹万泉均回答正常。当意识变得越来越模糊,察觉到危险的邹万泉本能地想爬出浮筒。可是,长时间的浮筒内作业消耗了不少体力,加之吸进浮筒内的有毒气体使得他很快便晕倒了。

  浮筒外的兰似昌发现战友邹万泉回答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小,感觉到战友可能遇到危险,于是他立即进入浮筒内部察看,发现邹万泉已经晕倒了。浮筒内刺鼻的异味,使得兰似昌意识到,战友邹万泉可能就是吸入了有毒气体才晕倒的。但救人刻不容缓,眼看着战友仍然暴露在有毒气体之中,兰似昌恨不得立即把邹万泉救出来。由于浮筒内空间狭小,施救十分困难,兰似昌只能下至浮筒最深处,把邹万泉扛在肩上,扶着浮筒内部铁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由于体能消耗过大,同时吸入过量有毒气体,兰似昌开始感觉到头晕目眩、浑身乏力。但凭着要救战友的最后一点意志,他费劲最后一丝力气,将邹万泉托出了浮筒。而就在此刻,他自己却失去意识再次掉入了浮筒内部。此时,在小艇上待命的战友发现情况不对后,立即实施援救,但为时已晚,等把兰似昌救出浮筒,已无生命特征,烈士的生命定格在1963年5月16日。送医的邹万泉,也因吸入过量有毒气体,经过9天抢救,最终生命定格在1963年5月25日。

  兰似昌、邹万泉烈士,一个为了任务不惧艰难、迎难而上,一个为了战友直面死亡、不惜生命。他们是部队的英雄,是部队的灵魂。烈士牺牲后,部队把他们安葬在营区后面的山坡上,让他们时刻关注着部队发展、守护着部队安全。每逢清明、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部队均会组织祭拜;每逢部队有新鲜血液注入,都会组织学习烈士事迹、祭扫烈士墓碑,让官兵能够时刻牢记部队的光荣传统,不忘革命先辈。清明、八一祭扫活动一直延续至今,英雄的事迹也口口相传至今,部队虽经多次体制变革,但英雄的事迹依然在传承。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