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珠海市莲洲镇易发水产横山经营部,36岁的退役军人陈坚球正在忙着清点水产饲料。退役复学、毕业后又回乡创业的他,选择投身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养殖,经过多年打拼,他不仅在水产养殖方面做得风生水起,还涉足水质改良剂销售、饲料供给、养殖技术培训等领域。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对陈坚球来说,这些年事业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敢闯敢拼”四个字。
有起有落却不失光彩
20世纪80年代,陈坚球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奋战的爷爷给他讲了很多从军的经历。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他,早早在心底种下了当兵的种子。
2006年,正在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求学的陈坚球参军入伍。在部队,他爱学习、爱钻研,连队的电气设备、训练器材有了故障,他总是第一时间进行修理。服役期间,他光荣入党,并多次立功受奖。
“敢闯敢拼、永不言败,是军旅生涯留给我的烙印。”两年后,退役后的陈坚球回到他熟悉的校园,继续求学之路,并享受到了大专院校面向服兵役学生减免学费的政策。
2009年,陈坚球到广东省湛江市一家饲料厂务工,主要从事化验工作。也正是这份工作,为他的水产养殖事业奠定了基础。
一年后,陈坚球回到家乡珠海,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当时的水产养殖行业整体处于低产低效状态,经过多方考察,陈坚球决定开设养殖技术服务站,经营水质改良剂等产品。同时,他租下一个养殖场,开始进行虾类养殖。
创业的道路上总会有荆棘。2015年,由于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养殖场面临严重亏损,100万元贷款的还款时间也到了,“当时我压力很大,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陈坚球回忆道。
在附近村里从事水产养殖的老兵得知陈坚球的情况后,向他伸出了援手,对他进行了技术指导。靠着“永不言败”这四个字,陈坚球很快振作起来,开始了新的征程。多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他总结道:“关键是要坚持到最后,坚持下来方显英雄本色。”在创业之初,他就是自己的太阳,有起有落,却不失光彩。
“两个必须”
痛定思痛下,2019年初,陈坚球决定调整事业发展方向,缩减大部分养殖面积,把销售水质改良剂、饲料的养殖服务站作为主要发展目标。
有积累的七八年经验做支撑,陈坚球底气十足,开始进行大面积布局,设立多个站点。他投资20万元购置了检测水质细菌、病毒的专业设备,对客户只收成本价,收费比同行低近40%。这也使他在当地水产养殖界的口碑越来越好。
由于找对了方向,4年多来,陈坚球已经开办了11家养殖服务站。在水产养殖领域,他拓展了更广阔的世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坚球接触到了“茜草养罗虾”这种生态养殖方式,结合茜草的自然生长特点和自动喂料技术养殖的罗氏沼虾出塘又快,长得又肥。采用这种新型养殖方式后,陈坚球的罗氏沼虾养殖产量从原来的每亩500斤猛增到每亩1500斤,创立的水产养殖品牌也成了珠海当地水产养殖的一个主流品牌。
仅仅10余年的光景,陈坚球便从初入门槛的“小学徒”成长为到享誉一方的“大专家”,而且还在一步步朝着光明的未来前行。创业路上,他有过很多教训,交过不少学费,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两个必须”创业感悟:“必须敢想,必须敢闯,才能打拼出一片天地。”
“干事业要永远向前看”
陈坚球常说:“不要说自己做了多少,要问自己还有多少没有做,干事业要永远向前看。”
作为退役军人,陈坚球一直认为一人创业不是终点,重要的是要带动一片、影响一片。在取得成功后,他毫不吝啬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分享、传授给其他养殖户。当下,他一直在琢磨如何减少、预防水产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病虫害问题,把当地养殖户的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增加他们的收入,为父老乡亲做些实事。
手足战友情,胜过亲兄弟。对于和自己一样扛过枪的战友,陈坚球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珠海,有60多位和陈坚球一样从事水产养殖的退役军人,他们当中,有的年收入已经达到60多万元。陈坚球说,当某个战友在养殖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其他人就是凭着“都是当过兵的”这种朴素又自然的情感,联合起来帮助他的,这种力量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退役军人杨锦新投身水产养殖15年了,和陈坚球交往已经12年,事业稳定。“能认识一个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的人,我真的很幸运。”杨锦新对陈坚球充满感激。
目前,陈坚球的水产养殖面积达到700亩,他的连锁店则分布在三个地市,方圆数百公里的区域内。平日里,他总是会前往各个站点,跑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水产养殖这个新的阵地上,珠海市劳动模范、斗门区优秀共产党员陈坚球愈战愈勇。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每一次“出海”,他迎来的,都是“鱼虾满仓”。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