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江海区江南街道组织开展“八一”拥军优属慰问活动。通讯员供图
“紧急集合!疫情防控老兵志愿者招募令来了!”6月初,江门市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江海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助力核酸检测有序进行。分流线上,他们高效指引、保持通畅;工作台前,他们细致登记、一丝不苟;老幼身旁,他们悉心照顾、鞍前马后。
江海区江南侨都星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65岁的队员林健宏主动请战,发挥军人本色,投身到核酸检测服务中,践行“召必回、战必胜”的铿锵誓言。
“我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帮扶,因此也要以志愿服务回馈社会。”林健宏在2019年因车祸导致腿部受伤。由于肇事车主经济条件较为困难,林健宏索赔受挫。在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江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协调下,司法部门多次上门与车主沟通,并为林健宏申请了司法救助5000余元,解决医疗费用难题。
近年来,江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扎实推进“我为退役军人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手拉手·帮战友”退役军人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以江南街道为例,27户困难退役军人与党员“牵手”结对,在思想、学习、就业、创业、解难、权益维护、身心健康7个方面获得帮扶。
困难有救助▶▷困难老兵获22.6万元司法救助金
“感谢检察院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我一定会用好这笔救助金,好好照顾儿子!”5月11日,江海区退役军人黄柏廉在收到22.6万元司法救助金后,紧紧地拉住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手。
去年5月,黄柏廉22岁的儿子黄建斌遭遇抢劫,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伤。虽花费30多万元积极治疗,但黄建斌依然四肢瘫痪,损伤程度重伤一级,达到二级伤残。由于对方家庭困难,他至今未获得任何赔偿。为照顾儿子,他不得不辞去工作。儿子的瘫痪加上每月近两万元的康复费用,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江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了解到有关情况后,马上与江门市、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取得联系。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认为黄柏廉父子属于国家司法救助对象范围,且属于重点救助的军属人员。于是,他们立即会同市、区两级检察院上下联动启动司法救助程序,经过调查取证、公开听证等流程,最终为其申请到了司法救助金。
同时,江南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积极对接残联、民政、卫健等部门,为黄建斌办理残疾证,申请失独家庭补助,争取申请重残家庭低保户。
“我们通过到各个社区走访慰问,发现一批困难退役军人。”江海区江南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李达成介绍,“于是我们链接了党政机关、社会爱心企业等团体,与街道27名困难退役军人结对帮扶。”
同时,江门市充分发挥三级服务保障机构力量,区服务中心、各街道和村(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主动出击,围绕“帮思想”“帮学习”“帮就业”“帮创业”“帮维权”“帮解难”“帮健康”的“七帮”和“送政策”“送岗位”“送医疗”“送技能”“送帮扶”“送保障”“送尊崇”的“七送”目标,全面摸排存在困难和问题的退役军人服务对象。
就业有帮扶▶▷链接社会力量解决就业难题
“我现在是江门市高新技术工业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一名保安员,为园区的安全保驾护航。”退役军人梁树忠今年已经53岁,2017年,他工作十多年的工厂关停,自己也成了下岗人员。“当时我47岁,很多工厂都不愿意聘高龄工人,适逢儿子上大学,家里入不敷出。”无奈之下,梁树忠只能到附近的工地当起临时建筑工。2020年,受疫情影响,梁树忠难以找到工作。
江海区滘北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党总支书记、北街村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张天祥积极发动辖区退役军人及优秀企业家组成爱心协会,尽心尽力服务身边的每一位有需要的战友和居民。对辖区内困难、患病等退役士兵,他都利用空余时间、节假日等进行入户走访。
去年,张天祥发现梁树忠就业困难后,立即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取得联系,争取多部门联合解决其就业问题。在街道退役军人站的努力下,张天祥与受疫情影响导致招工困难的江门市高新技术工业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对接,成功推荐梁树忠就业。张天祥还与梁树忠进行党员结对,时刻关心其生活上的困难。
在高新工业园,梁树忠因勤奋肯干,被票选为保安队领班,继续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通过入户调查、电话查询、信息采集等方式,我们将全面记录‘待结对’对象的家庭收入、就业情况、政策落实、信访诉求、身体状况等详细情况。”江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针对每一名被帮扶对象建档案、造名册、制清单,使结对帮扶目标对象明确、帮扶方向明确、帮扶措施明确,使结对帮扶更富针对性、实效性。
退役军人帮扶对象明确后,与之结对的退役军人党员同样重要。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1800多名退役军人党员中,筛选政治觉悟高、年富力强、经济状况好、热心助人的“结对者”,重点在机关党员、功臣、最美退役军人、军转干、行业精英以及退役军人商会组织、军创企业、社团单位等范围圈定“挑担者”。
目前,结对退役军人党员队伍达100多人,结对金融机构、军创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达20多家,确保结对帮扶站位高、力量强、效果好。
(记者/张泳渝 通讯员/骆俊杰)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