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情况下,越秀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网上祭扫英烈,大力开展走访慰问退役一等功臣活动,通过面对面口述历史、追忆战友、寄语青年,以特殊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引导社会崇尚英雄的风尚,鼓舞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必胜信念。我们选取5位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不同历史时期,为民族解放和保家卫国英勇作战的一等功臣,听听他们的革命战斗故事和对牺牲战友的追思,致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的烈士、逝世的同胞。
与时俱进的全军优秀连长孟军
4月4日清明节当天,正值疫情防控时期,孟军作为退役老兵代表,与广州市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代表来到越秀区的杨匏安旧居陈列馆,带领大家向杨匏安烈士雕像献花,进行网上主题祭扫直播,传承红色精神、续写先烈荣光,哀悼、缅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的烈士、逝世的同胞!
“每当木棉花开,我就会想起长眠在广西烈士陵园的25名战友,他们在保卫边境作战中英勇善战、奋勇杀敌,完成了历次战斗任务。每到这个季节,我就时时想起他们当年的音容笑貌,他们墓碑上的相片都是那么年轻,年龄最大的连长才32岁,这个铬印在心中是永远抹不掉的。为了共和国,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献出了宝贵的青春,我们应该永远想念他们,记住他们!”孟军在直播中回忆往昔,怀念战友。
“每一位英雄都值得我们去铭记!这次抗疫阻击战,实际上也是一次大的战役,尤其使我感动的,是我们的白衣天使和青年志愿者,他们逆行而上、挺身而出,保护了我们!为彻底打赢这场保卫战,我们也牺牲了不少白衣天使,产生了不少的英雄人物。在这场战斗中,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希望,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相信中国明天会更好!”信仰的力量代代相传。追溯往昔,缅怀先烈,孟军寄语青年一代:“永远记住烈士们的付出,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孟军是原广州军区某师炮团排长,1955年出生,1973年入伍,保卫边境作战中英勇顽强、战绩显著,被授予一等功荣誉称号,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当时我们离师首长只有几公里,全连的车炮沿着先头部队的路线开进,突然遭受敌特工分队的火力伏击,连长、指导员在炮车上直接牺牲,敌人精心组织的轻重机枪和集束手榴弹、40火箭弹密集袭来。危急关头,我召集身旁的五班长交替掩护,组织大家转移和抢救伤员,在增援部队的帮助下击退敌人,保住了炮车和弹药。我也在战场上被提升为连长。”孟军回忆,战争是残酷的,当时很多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回到地方工作后,仍和连队保持着联系,对牺牲战友的家人、小孩也力所能及提供帮助。“连长和指导员牺牲后,作为广东老乡我与他们家人经常联系,连长的妹妹参军、连长的小孩从3岁长大到上班,我都一一亲历。”他表示,看到他们的家属有个好的生活,心里也是很安慰。
“烈士的家属非常不容易,包括连长、指导员的妻子很多都终身没有再婚,选择一个人把孩子培养大,付出了青春和感情,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孟军的叙说充满了温情。
93岁的解放战争老兵陈洪翔
“我已经95岁了,身边的老战友一个都不在了……”忆起往昔并肩作战的战友,陈洪翔老人不禁唏嘘感叹。陈洪翔老人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铁道兵教导员,1927年出生,19岁入伍,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身经大小战斗100多次致六级伤残。曾荣立大功,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陈老也一改往日下楼散步的习惯,主动待在家中,“咱当兵的,讲究的就是纪律!当组织需要我们待在家里的时候,我们就好好在家里待着!”
谈起为什么当兵打仗,陈老的经历颇为传奇。年少时为了家中生计,他曾在矿山工作。“当时,日本侵占了矿山,时常苛待工人们,甚至会虐待矿工。有一次,挑水工老王被日军盯上了而遭到暴打,我冒着生命危险为老王送了水和食物,协助老王逃脱了日寇的魔爪。后来,共产党赶走了日寇,我也从矿山回到了老家。”
陈老回到尚未解放的老家后,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军人。“我抬头一看,这不是矿山的挑水工老王,怎么成了解放军的旅长!王旅长见我一把抱住相拥而泣:‘弟弟呀,要是没有你我早就被日本人给害了,你是我的恩人,以后就跟着我走吧!’”……
1946年,陈洪翔踏上了参军之路。当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打响后,他从东北一路南下,从辽宁战至贵州。面对真枪实弹的战场,他不曾退缩过,曾经带着一个连实地勘察,从山路包抄敌营,一举将敌全歼,夺回了山顶的据点。在战争中,他受到党的教育,革命立场愈发坚定。1953年,由于负伤严重他从战场退下来。“其实那个时候我内心是特别想继续打仗,想要参加抗美援朝,如果不是被转到后方医院,我肯定随部队打过鸭绿江!”他不无遗憾地回忆道。
“当兵7年打了7年仗,开始怕,后来就不怕了。不管条件多么艰苦,我从来没有干过坏事……”谈到解放军的纪律和军民鱼水深情,陈老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依然能让人感受到组织纪律在他心中的那种分量。军爱民、民拥军,在战争年代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血与火的考验与浇铸。陈老口述了自己与排长战场诀别,贫农老乡冒死救助重逢的故事,让人感慨军民鱼水相依的深情厚谊。
“那是在敌战区作战,我们排打前锋,我身边2个战友都牺牲了,排长也被打中了胸口。我们边打边转移,我背着排长血流了一路,包扎都没用。排长一路呼唤我放下,眼看着就没气了,敌人越追越近,我用行军棉衣铺在地上,把排长放在棉衣上勿勿诀别……”陈老回忆,1年多后,因为负伤住院,他看到一个病号很像排长,“走过去一瞧真的是他,没想到排长竟然还活着,当时我们抱着就哭在了一起……”
原来,当地的一个地下党员,带着村里的一些贫农悄悄摸到山上,冒着杀头的风险埋葬牺牲的同志。收拾时,发现排长还有气息,就带回村里藏在屋后地窖,请郎中从胸口取出子弹、用草药调理,慢慢好起来了。兄弟部队解放了敌占区后,就派人骑马把排长送到了后方养病。
与排长的诀别重逢,是陈老的意外收获,也是短暂的喜悦。陈老伤好回到部队后,与排长分赴了不同战场,再也没有重逢。“后来传来战讯,排长还是牺牲了。每当想起排长,我还会想起那些像亲人一样的贫农老乡。”
7年的战场经历留给陈洪翔的不仅仅是回忆里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脑门上枪弹留下的疙瘩、手指上的疤痕、大腿里遗留的弹片……都成为陈老参军的历史见证。
守卫祖国蓝天的引航员谭流光
不高的个子、平齐的寸头、黝黑的皮肤,如果不是侃侃而谈的军旅趣事、战友情深,很难把眼前86岁的谭流光与空中引航的“战鹰”联系在一起。谭流光老人是原空十八师引导领航员,1934年出生,29岁参军,军旅20余载创下多项作战纪录,曾击落侵犯领空的敌机,被空军总部授奖晋衔晋级,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953年,谭流光毕业后留校工作,在部队到校园招募学员时第一个就报名了。“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个时候我差点还身体不符合条件呢!”忆起往事,谭流光的双眼都绽放着不一样的光芒。熟记操作规程、背熟性能参数,钻研练习操作,他时常一个人待在一间“小黑屋”。在黑暗中,陪伴他的只有眼前电子屏上的一闪一闪“小白点”。显示屏上标有上千个刻度,飞机在空中飞航时,他需要时刻关注高空的气象变化,随时向飞行员调度,指引飞机及时修正航线,保障飞机和飞行员的安全。在引航军旅中,他与无数名飞行员合作,也为上百名飞行员充当“眼睛”。
作为军区空军最顶尖的引航员,谭流光参加战斗值班20余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当年,敌机加装改进性能和改变飞行规律后,部队多名飞行员牺牲在超低空截击任务中,军委总部层层关注。经过总结改进,谭流光终于与飞行员蒋哲伦一起合力打下敌机,一举击碎了敌机进犯的企图。报纸纷纷以《黑夜低空创战绩 锣鼓喧天表英雄》、《空军隆重举行祝捷授奖大会》为题进行了报道。
忆住昔,谭流光对记者重复的不是个人辉煌,而是多次伸出两根手指,告诉我们这是他身边一起生活、一起战斗过牺牲的飞行员数字,请我们一定记住:20多名年轻的英烈默默付出了珍贵生命,才有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和祖国平静蔚蓝的天空!
追忆并肩作战的牺牲战友,谭流光始终放不下一件事,既怀念战友的默契配合又愧疚战友的牺牲。在一次换防转场任务中,谭流光被委以重担负责全程引航。当战友起飞的时候,他却发现空中有一团雷积云,限于当时的电子设备条件,飞行员很难自主判断云层的厚度与大小,更多依靠地面引导绕开云层和雷区。“当时,我接到的命令是必须保持全程无线电静默,这意味着我不能开口提醒高空的战友。”一边是命令,一边是战友的安全,面对这两难的选择,谭流光十分纠结。
第一批飞机接近云团了,谭流光“擅自”打开了电台,迅速给了飞行员3个绕飞的坐标口令,战机顺利绕开了云层。但随之而来的是上级批评和警告,“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最应该遵守的就是纪律,可是这种情况下,我没办法看着战友冲入危险。”当第二批飞行员起飞时,谭流光再次请示被驳回,这时他犹豫了:“如果飞行员能爬升绕开云团,也许就会没事!”他默默祈祷着,悬着一颗心盯着屏幕的小白点。突然,屏幕上的小白点全部消失,上级直接呼叫飞行员却迟迟得不到回应。
20多分钟过去了……消失的小白点终于又重新在屏幕行闪烁!一架、两架、三架,但第四架却始终没有出现。“领队那架战机冲进云层遭遇雷击和强对流坠机,我的战友也因此牺牲了!”谈及这件事,谭流光依旧后悔,“如果当初能够再坚定一些,就算违反纪律被处分,我也要打开电台继续做好战友的‘眼睛’!”
连长口中最叻的广州兵陈伯捷
“我从不主动和别人聊起以前的事,曾经辉煌过就够了……”今年65岁的陈伯捷衣着朴素,绿色军裤笔挺整洁,说着一口“标准”的广普,不时蹦出几句粤语俚语。日常爱好爬白云山,给人感觉就是身边再普通不过的老广阿伯。但当他小心翼翼地拿出印着“一等功奖章”的红色盒子,展示出里面那枚金灿灿的勋章时,才让人反应过来,眼前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曾立下让许多有志男儿羡慕不已的一等功。
陈伯捷是原广州军区某步兵团班长,1955年出生,1977年参军,保卫边境作战中不怕牺牲、英勇歼敌,为吸引敌人火力奋力冲锋负伤,被授予一等功荣誉称号,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977年,已经参加工作的陈伯捷从广州入伍当兵,主动扛起保家卫国责任。强化体能、学习射击、投弹、爆破……经过一系列的艰苦训练,陈伯捷从一名普通的单位职工成长为一名反应迅捷、具有实战能力的合格军人。提起一起入伍的广州兵,陈伯捷颇为自豪:“我们广州兵在战场上反应快战术活,能够沉着应战,将体能发挥到极致。因为我在连队是尖兵战场上走在全连最前面,我们连长还说了:‘谁敢伤了广州仔,我就毙了他。’”
在边境保卫作战中,陈伯捷所在的6连负责穿插、切断敌人后路的任务。受伤那天,成功炸毁敌营房、消灭堑壕中的敌人后,陈伯捷接到命令,带领作战小组增援一排长张建明。当时张建明正带着一班、二班前进5号南侧高地,被敌方鬼屯炮台的猛烈火力压制,匍匐在山凹水田边。陈伯捷和组员交替掩护行进射击,全力引开敌人的重火力。
跃至距鬼屯炮台150公尺处,躲在草丛中的1名敌人突然向陈伯捷投掷一枚手榴弹,距离只有4米左右,他迅速反应脚蹬斜坡借力向左后方卧倒躲过爆炸。紧接又一枚手榴弹投来,组员也同时投掷手榴弹掩护陈伯捷,他向前卧倒后两枚手榴弹在身后同时爆炸,就在0.1秒的瞬间他忽然跃起,握紧冲锋枪一个长点射将敌人消灭,自己也被子弹从左脚趾缝贯穿脚掌至脚后侧而出,粉碎性骨折。在战友支援下,张排长迅速拿下敌炮台,陈伯捷也被战友救回,荣立了一等战功。
忆及当年自己拼死支援的排长张建明,陈伯捷声音明显低沉了许多:“太可惜了,后来排长还是在战役中牺牲了,他是那么优秀。”近几年,陈伯捷常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战友聚到一起,前往祭拜当年在保卫战中牺牲的25名连队战友,探望牺牲战友的家人。
当区退役局介绍清明网上祭扫活动时,陈伯捷点开了去年祭拜战友的视频。手机视频里,众人神情肃穆,在一座座烈士墓碑前献花敬酒、鞠躬缅怀,为牺牲的战友和失去的亲人默哀哭悼。
“副指导员一条腿截掉后,装了假肢很乐观,每年约我出去走,我们不攀比也不埋怨,战场杀敌都不怕,现在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最重要……”陈伯捷告诉我们,现在最开心的,就是陪副指导员一起去拜访战友,一起看望牺牲战友的家人。
敢打必胜的特战猛虎张金才
张金才是原广州军区某师红一团侦察连班长,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保卫边境作战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完成任务战绩突出,被授予一等功荣誉称号,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侦察兵出身的张金才作战勇猛思维缜密,师首长称赞他艺高人胆大,保卫边境作战时屡次穿插往返,深入敌后80多公里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在关键时刻起到了杀手锏作用,1.85米的高大身姿至今仍能透出战场上的矫健。
“还满意的,是带领全班完成了侦察作战任务,配合主力部队正面进攻,起到了奇兵的作用,而且全班9名战士没有一个牺牲受伤,全部都带回来了!”作为侦察班长,张金才拥有侦察兵的冷静敏锐,话语不多但深思熟虑一语中的,顽强的心理素质令人叹服。“刚上去时,我们很轻松,因为平时训练多,对自己有把握,随着血腥场面的增多,我们才感觉到残酷和沉重”。
“在敌后作战中,我们不走正路,都是顺着溪水、悬崖攀爬绕行,越深入敌后越隐蔽,身边人倒了,哪还顾自己,先把任务完成!”在张金才口中,完成任务就是战场上唯一信念。
“这次疫情就是最好的战场”“部队军纪严、装备好、实战多,把抗疫当战役是最好的检验。”……谈起疫情防控,张金才滔滔不绝,充满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我们现在能做的不多了,就响应号召在家隔离,参加单位的抗疫捐款,不给国家添乱,也要对得起荣誉。”
“这么多地方医疗系统的医护人员抗疫逆行,他们是这场战疫的英雄和烈士,值得我们永远致敬与缅怀!”对抗疫中牺牲的医护人员,张金才由衷佩服他们的决心和勇气,也对国家发展和青年一代寄予了更高期望,“有了这种精神传承,中国必将崛起在全球力量中心!”
【记者】冯艳丹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