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那年,苏伟明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在3个月新兵集训里,天寒地冻,滴汗成冰,他说,3年的军旅生涯极大锻炼了个人意志,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退伍后,苏伟明回归日常生活,但给两个儿子从小灌输从军想法,他的两个儿子,苏杰泉、苏杰超,也相继应征入伍,一门出了3位父子兵。
19岁应征入伍,三个月新兵集训最难忘
1959年出生的苏伟明,今年60岁,是南海桂城平洲人。1978年,苏伟明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入伍的想法,早在他10岁时就萌发,当时,村里敲锣打鼓欢送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其中包括苏伟明的一位邻居,邻居穿着崭新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让苏伟明觉得保家卫国、应征入伍是件十分光荣的事。后来,他每次从邻居家门口经过,总是忍不住去看看邻居挂在墙上的参军照,羡慕油然而生。
在热闹的送兵队伍中,苏伟明孩提时的梦想变成现实,19岁的他应征入伍,穿着笔挺的军装,奔向北京军区,一路坐了6天7夜的火车。
作为南方人,到北方首先面临的是气候的不适应。起初3个月是新兵集训,尽管时光已经过去40年,苏伟明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他说,北方天气严寒,那3个月里在零下27℃的雪地里操练,穿着重达10斤的“铁头鞋”,衣服被汗水浸透,结成冰,手也被刀刃般的寒风划开道道裂口。他身边有的战友因为训练辛苦,偷偷抹眼泪,苏伟明暗暗给自己鼓劲,“开始肯定是最辛苦的,适应以后,就可以熬过去。”在饮食方面,他起初也不适应,每日都是窝窝头、高粱等北方食物。
经过3个月历练,苏伟明被分配到汽车一连队,成为一名铁道兵。“主要任务是负责工程保障、物资运输和铁路建设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环境的艰苦让苏伟明锻炼了意志,也养成敢于担当、乐于助人的品格。
1979年,苏伟明所在的部队支援唐山地震后建设,运送建筑材料,并帮当地铁路职工建了不少民房。2008年,他同战友回访当年在唐山援建的小区,多年过去,当地群众对他们仍表示十分感激。“可是有一点他们意见很大。”苏伟明笑着谈到,“空调师傅最怕去那个小区装空调,因为我们当年建的房子太结实,师傅花几个小时都钻不了孔。”
1981年,苏伟明从部队退役,3年军旅生涯,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部队带给我的精神力量是我最大的收获,艰苦的环境让我懂得吃苦耐劳,也磨练了我的意志。”此后,苏伟明到南海机具厂工作,自己也开办过电脑刺绣厂。让他感到十分自豪的是,2个儿子都在他的影响下,先后从军。
受父亲影响两个儿子相继从军
“好男儿就应该当兵”,苏伟明在2个儿子小的时候,就经常给他们灌输从军的想法。他的大儿子苏杰泉,2005年应征入伍,在海南省当兵,2007年退役。二儿子苏杰超,2015年也应征入伍,在惠州服役至今,目前已是一名士官。
说起自己的父亲,苏杰泉满是佩服,“父亲当过兵,身体强壮,一年无论春夏秋冬,都是用冷水冲凉,而我就比较瘦弱。”他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拥有强壮的身体。而平时,父亲也经常会给他们讲述自己当兵的经历,首次穿上军装时的心情、当铁道兵时支援唐山地震后重建的场景、多年的战友情,这些让苏杰泉对军营一直怀着憧憬和向往。在父亲的支持下,2005年,19岁的苏杰泉也穿上军装,应征入伍。
部队高强度的训练,起初让苏杰泉感到不适应,加之战友训练不合格拖累所在班,连累他们也加罚,每次只要打电话回家,苏杰泉都会与父亲“诉苦”,而苏伟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钢枪需要磨炼才锋利,梅花香自苦寒来,训练肯定会辛苦,熬过去就是一个人才。”在父亲的鼓励下,苏杰泉逐渐适应部队生活。2007年,苏杰泉退役,回到南海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苏伟明希望儿子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做好本职工作。
苏伟明的小儿子苏杰超,1997年生,2015年应征入伍。从苏杰超入伍初起,苏伟明就以过来人身份给儿子指点,鼓励儿子在部队里努力学习专业技术,争取留队,更好地为祖国国防做贡献。当兵2年后,苏杰超靠专业知识通过士官考试,服役至今。“希望他认真训练、刻苦钻研,为祖国的国防作出自己的贡献。”苏伟明表达对小儿子的寄望。
苏杰泉说,父亲以前是严父,现在是慈父和良师“正是因为父亲的一路引导,兄弟俩才会义无反顾追随他的脚步去当兵,他们才有机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退伍后热衷公益
曾筹6吨物资运往灾区
退役后的苏伟明,一直热心从事公益。2006年7月,广东韶关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当地群众生活受到较大影响。苏伟明随即联系当地战友,了解具体情况,又马上发动战友出资出力,在短短2天内,用筹到的善款购置6吨的油、米、面等粮食物资,从平洲出发,运往灾区。
一路上,他们看见道路积水、桥梁被冲垮,苏伟明和几位战友不得不绕道前行,多开40多公里,才抵达目的地。这一路,他们足足开了5个小时的车。苏伟明说,当时也没顾及路途的危险,只想赶紧将物资运过去“我从汽车连队出来,对自己开车技术有信心,”抵达灾区后,他们又顾不上路途疲劳,马上将物资发放给村民。村民不停地表示感谢,后来还给他们寄来一封感谢信。
苏伟明十分热心,经常组织战友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在战友当中很有威信。父亲的热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两个儿子。他的两个儿子平时会主动为老人让座,在待人接物方面十分礼貌。
苏杰泉始终都谨记父亲的教导,“父亲常说,出去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担当,不怕吃亏。”他表示,自己也会像父亲那样,保持军人本色,做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平时他并不太会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但一直将感激藏在心底,他一直都想对父亲说的是,“不为往事忧,余生只愿笑,下辈子还做您的儿子!”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