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退役军人孔年化的三重“越”:从“兵娃子”到“孩子王”

来源:南方日报 日期:2023-07-13

  2008年初,南方遭遇罕见冰冻灾害,孔年化至今记得,广州火车站广场如潮的人群中,他和战友列成人墙,接力将一个走丢的孩子抱过来,传给下一个人,最终将孩子安全送回他的家人身边。

  那时还是新兵的孔年化觉得:“这个兵,当得值。”于他而言,当兵意味着穿上一身戎装,保家卫国。

  然而意外受伤,让他提前结束了部队生涯。一次探望残障儿童的社区志愿活动,让他找到了新使命,创办残障儿童康复机构。

  从18岁刚入军营的“兵娃子”,到每天关注着400多个特殊儿童成长的“孩子王”,铁汉的柔情转身,是突破自我极限,奋力实现新飞“越”的尝试。但无论是守护国家,还是守护特殊儿童,他始终初心不变: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一群人。

  超“越”身体极限

  从被追着跑到能负重跑10公里

  孔年化对军旅生活最初的印象,是从影视作品和当兵的亲戚那来的,耳濡目染之下,他有了个深埋于心的军旅梦。

  2006年12月,18岁的他如愿入伍。在军营,他迎来的是对身体极限的一次次考验。

  每天5点多要出操,为了不落后,他的闹钟总比别人的调早几分钟。扛上自动步枪、水壶、沙袋等物资,负重16斤跑上几公里,跑累了、步伐慢了,班长就在后头追,为他加油。

  “很苦很累,也很能磨练意志。”慢慢地,孔年化连续跑5公里、10公里不在话下,不用负重时“像能飞了一样”。

  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袭来,数十万乘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孔年化和战友受命前往支援,维持秩序。在又湿又冷的环境中,满眼都是人和行李。他们手拉着手,胳膊架胳膊,组成人墙,每天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不敢松懈。在临时安置区,没法洗澡,睡觉时连翻身都困难,他们就这样连续奋战了11天。

  服役期间,他和战友一次次奔赴急难险重的现场。回想起来,孔年化依然自豪:“当群众有困难时,我们及时挺身而出,这就是使命。”

  由于表现突出,孔年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并获得了提干的机会,他满心期盼着未来的生活。

  穿“越”心灵迷雾

  孩子的眼神帮他指明前路

  入伍5年后,孔年化不幸意外负伤,退出现役。比起身体上的创伤,更难适应的是生活秩序的打破和笼罩在心灵上的迷雾。

  回到地方之后,他每天不需要调闹钟,照例起床跑步,和朋友见面聊天,一切看似寻常。但他很无措,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非常焦灼。

  偶然参加了一次深圳市龙岗区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孔年化的人生轨迹和残障儿童产生了交集。

  他来到深圳的一家福利院给孩子们上课,和他们玩游戏。当看到一些残障儿童躺在床上,他一下子被击中,想到自己受伤的经历。这些孩子大多从小没有父母的陪伴,很渴望跟人交流。虽然有的不大会表达,但他们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就融化了孔年化的心。

  他很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的感觉,自那以后,连续几个月,他经常去福利院。经过调研,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创办一所残障儿童康复机构。

  “很多残障儿童的家长要一边务工,一边照顾孩子,负担很重,我希望能帮到他们,也帮助更多特殊儿童得到更好的康复。”孔年化说。

  飞“越”人生边界

  从门外汉到特殊儿童领域专家

  那时,民办的残障人士康复机构在深圳屈指可数,熟知这一领域的人也不多。孔年化却说:“面对困难时,军人的心中没有退缩二字。”

  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凭着在部队练就的雷厉风行的执行力,他突破了种种“不可能”,将人生的边界一点点向外拓展着。

  不了解行业信息,他找来业内人士请教;缺少合适的场地,他跑遍深圳各地,广撒网搜寻;没有生源,他印好宣传册到社区挖掘需求……

  最难的是学会照顾这群特殊的孩子。

  孔年化请来儿科护理、康复训练等各方面的专家到机构授课,也把员工派出去进修。多久翻身拍背一次,菜要切多大,如何为孩子定制训练计划……他们逐渐摸索出一套照料残障儿童、帮他们康复训练的标准。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家机构成了深圳首家经民政部门评估授牌的助残类5A级社会服务机构,能为残障孩子提供社会融合和生活实践的场地和服务。

  最让孔年化欣喜的,莫过于见到孩子们的变化。他常常讲起孤独症儿童冬冬(化名)的故事。

  “妈妈!”当冬冬喊出这一声时,他的妈妈和机构老师都愣住了,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呼唤妈妈。冬冬起初不会跟人交流,他一边在幼儿园上学,一边在机构里做认知、语言和口肌等方面的强化训练。如今,冬冬已经能和身边的家人、朋友正常交流,也能正常上学。“很庆幸,这个孩子把握住了康复的黄金期,慢慢长大,也会有一些发育和变化。”孔年化说。

  投身特殊儿童康复事业之外,孔年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军人身份。几年前,他成立了战友工作室,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平台。

  亢奋是孔年化的工作常态,看到更多孩子得到康复时,他就会恢复干劲,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的道路。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