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揭阳首次被命名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揭阳紧扣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工作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坚决扛起驻军大市、兵员大市、安置大市的政治责任,坚持双拥工作优先议定、双拥经费优先保障、涉军问题优先解决、军队发展优先支持、军人事务优先办理“五个优先”要求,全方位强化保障,推动双拥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紧跟强国强军大势,建立健全新时代双拥工作机制,把双拥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写入市委全委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4年来共召开12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议军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双拥工作,靶向解决部队发展急需、备战急用的实际问题,有效激发官兵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建设揭阳的热情。
二、创新工作举措。市委、市政府和揭阳军分区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新时代拥军优属工作的意见》,各职能部门配套制订具体落实方案,创新军人军属就业创业、教育、抚恤、安置、优先优待等19项举措,以制度政策的形式、空前的力度推动双拥工作。军地紧扣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目标,印发《揭阳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总体工作方案》《揭阳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8份文件,将双拥工作列入党政军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三、打造特色亮点。聚焦“三前”、巩固“三后”,从服务练兵备战、落实退役安置、军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实事入手,打造“四个最”(最优资源给军队、最佳岗位给军人、最实政策给军嫂、最好学位给军娃)揭阳拥军优属品牌。一是在服务练兵打仗上尽全力。把服务部队练兵备战作为军政协同、军地联动工作的主线,圆满完成省军区“阳光征兵”试点任务,民兵建设跨入全省优秀行列;对涉及部队的事特事特办,解决驻揭部队战备道路改扩建、荣军优抚医院提质升级等一批实事难题,全面助力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升。二是在退役安置上出实招。秉持“只要部队交得出,地方就能接得下”理念,在编制紧缺的情况下,优先提供优质岗位保障退役安置,全面落实积分选岗的阳光安置模式,妥善安置人员近600人、化解安置遗留问题超1100人,实现退役军人、接收单位、部队组织“三满意”。三是在军属就业上下实功。从2023年起,5年统筹80个以上事业编制招聘安置随军家属,拓展就业帮扶渠道,让广大军人安心服役、建功军营。目前第一批公开招聘的随军家属已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第二批招聘随军家属也已进入考察阶段,得到了广大官兵与随军家属的一致好评。四是在子女入学上见实效。开通学前和义务教育绿色通道,出台报考普通高中享受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等教育优待政策,切实保障军人子女就近入读优质公办学校,400多名军人子女享受入学优待、100%入读意愿学校。
四、营造尊崇氛围。多措并举强化双拥宣传教育,军人军属“办事享优待、处处受尊崇”成为全社会共识共举。一是以典型示范为引领。深入抓好“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的事迹发掘宣传、故居保护修缮,广泛宣传战斗英雄一等功臣韦炎辉、二十六年如一日照顾军娃的“兵妈妈”张舜芳等英雄模范事迹,积极宣扬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黄永定、义无反顾勇救落水人员的“白衣小哥”林佳泰等先进典型,充分激发群众爱国拥军热情。二是以国防教育为重点。打造国防教育图书馆、双拥主题公园、双拥一条街等阵地,成为市民学习休闲、双拥“打卡”的活动场所;常态化开展国防知识竞答、军营开放日等沉浸式国防教育活动,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市干群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三是以尊崇军人为基础。结合英歌、龙狮等揭阳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送立功喜报、悬挂光荣牌、退役入伍迎送仪式等活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评价。特别是在社会化拥军方面,着力拓宽优待“朋友圈”,引导拥军企业、门店和景区签订拥军服务协议,在机场、高铁站、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军人优先服务标志,形成“百业千行齐拥军”的生动局面,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五、深化拥政爱民。驻揭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在赓续红色基因上尽全力,通过组织军营开放、学生军训、开展国防教育、参观武器装备陈列展、参加烈士公祭、慰问看望英雄模范等活动,将红色文化植入军民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