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版 无障碍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 > 媒体报道

南方日报:韶关同心合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时间:2020-07-31 08:58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

驻韶部队官兵参与义务植树活动。

韶关市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专场招聘会现场。

驻韶部队官兵无偿献血。

韶关举办“幸福双拥 缘定韶关”军地青年联谊活动。

  韶关市地处粤北,外接湘赣,内联珠三角,自古是中国南方的交通要冲,素有广东的北大门之称,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作为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驻军大市,一座有着爱国拥军优良传统的城市,一直以来,韶关市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秉承抓难点、创特色、求发展的理念,推动双拥工作基础更加扎实、特色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显著,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2001年以来,韶关已连续4届荣获“广东省双拥模范城”、连续3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016年以来,韶关市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契机,凝心聚力,克难攻坚,进一步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奠定坚实基础。经考核,目前,韶关已列入我省第十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推荐名单。

  “高”字当头

  夯实双拥工作组织保障

  近年来,韶关高站位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召开全市双拥动员大会,明确双拥创建目标任务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有效推动双拥各项工作开展。高质量统筹部署全市双拥工作,市县两级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双拥工作站,形成市、县、镇三级双拥工作体系。高标准牵头成立“韶关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各县(市、区)成立由政府主导的退役军人社会组织,借助社会化平台的力量,引导退役军人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与此同时,在历年双拥工作中,韶关做到了“五纳入”,即: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部门目标考核,纳入各县(市、区)工作绩效考核,纳入全民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韶关还认真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双拥经费单独列支并逐年递增,201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拥军优属经费6.2亿元(含中央、省),其中市本级投入2.1亿,占市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

  “实”处着力

  推进双拥共建深度融合

  紧紧围绕“急部队所急、解部队所难”核心所需,韶关着力打造“六个一”工程,不断提升拥军优属质量效益。

  重点解决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完成市属及中省破产企业等已纳入解困范围的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生活补助提标工作,建立动态增长的长效机制和上限机制,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住房改革补贴,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解决一批“三后”问题,全面解决部队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全市军转干部安置、子女入学入托、随军家属安置基本实现接收单位、安置对象和所在部队“三满意”,军转安置等工作稳居全省前列。

  开展一系列走访慰问活动,2019年以来,共组织县级以上慰问团(组)130余个,走访慰问部队及优抚事业单位370余个,全年赠送慰问品价值共计1590余万元。

  实施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韶关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均出台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项抚恤补助标准均比省的标准高出100元。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支出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3.78亿元。大力开展“情系功臣·送医送药”活动,2016年以来诊疗各类优抚对象12874人次。

  签订一揽子拥军优抚备忘录和协议,先后与市司法局签署《韶关市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合作备忘录》、与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服务合同、与金融机构签订拥军优抚合作协议等,着力为退役军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汇聚一股抗击疫情坚实力量,在抗击疫情中,韶关军分区组织出动民兵约4万人次,紧急调配110套军用帐篷支援地方政府,为疫情地区累计捐款近50万元,市双拥办收到354名退役军人递交的抗击疫情《请战书》、价值近30万元的口罩、测温仪等防疫紧缺物资,组织3000多人次参与社区疫情防控。

  “冲”锋在前

  为驻地人民保驾护航

  今年4月初的一天,韶关乐昌市乐城消防救援站接到报警人电话称,长来镇有人驾驶机动车因河水上涨而被困于车内,乐城消防站立即调派2辆消防车12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看到,一辆蓝色的小汽车被困于道路中央,道路中央的水已经漫过了小车的车门,消防车无法进入,情况十分紧急。随后,指挥员和一名懂水性的消防员穿好救生衣,带上救生圈蹚水步行前进,背着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像这样的救援故事在韶关时有发生。近年来,驻韶各部队官兵充分发挥优势,在支援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抢险救灾、扶危帮困等方面勇当先锋,开展了多样化共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军民关系。

  抢险救灾当先锋——2016年以来,驻韶各部队共派出官兵4万多人次,出动车辆机械1.5万多台次,安全转移受灾群众1.8万余人次,转移物资6000余吨。原市消防支队接警6800多次,出动消防车8000多辆次、消防人员4.2万多人次,抢救被困人员963人,疏散人员3921人,抢救财产价值20亿多元。

  精准扶贫担重任——驻韶各部队累计投入扶贫慈善捐助金额达1000多万元,捐赠地方学校图书23万册。抓好对口帮扶贫困村工作,援助贫困家庭1580余户。

  文明建设先行者——驻韶各部队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四年来,累计出动官兵5.4万人次,动用车辆4500多台次,清扫街道场地83万平方米,清理垃圾3000多吨,义务植树30万棵,无偿献血820万毫升,有力推动了该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国防教育排头兵——驻韶各部队勇于承担地方国防教育任务,深入地方单位巡回开展国防教育讲座266场,联合地方单位开展军事日活动1270余次,积极开放纪念场馆设施支持中小学生国防教育,抽调精干力量帮助学校开展军训活动,派出骨干力量担任各大、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

  “融”入彼此

  谱写拥政爱民新篇章

  去年6月,韶关举办“幸福双拥·缘定韶关”2019年军地青年联谊活动,共有来自驻韶各部队官兵以及该市各企事业单位女青年近300人参加。活动现场十分精彩,不断掀起高潮,到最后的表白环节,有近20对嘉宾牵手成功。

  从2014年起,韶关市已连续6年举办“幸福双拥·缘定韶关”军地青年联谊活动,为部队青年官兵和地方优秀女青年搭建交友联谊平台,促进军地青年喜结连理,社会和谐,打造军民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这仅是韶关市推动双拥品牌建设的一个生动写照。近年来,韶关市深入开展“知识拥军、文化拥军、科技拥军”活动,全市建成科技拥军培训基地35个;连续17年举办“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培训现役官兵3300多人;建行韶关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为官兵家属提供“金融进军营”服务;韶关大学多次派专家教授到部队授课辅导,为官兵提供篮球、乒乓球训练指导以及游泳训练场地;韶关图书馆设立军营流动图书站,为官兵成长成才创造便利条件。

  2016年以来,韶关市不断加强走访慰问,全市共组织县级以上慰问团(组)600余个,走访慰问部队及优抚事业单位近800个(次),走访慰问军转干部、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烈军属、困难退伍军人等对象约17.51万人次,召开优抚对象、军政座谈会206次,开展军民联欢活动和慰问演出100多场(次),共支出拥军优属慰问经费3900多万元。

  “广”泛宣传

  营造双拥工作浓厚氛围

  创建双拥模范城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广泛深入开展好宣传工作是关键。2016年以来,韶关市累计投入双拥宣传经费达2000余万元,设立永久性巨幅双拥宣传标语牌、宣传灯箱和“军人优先”和“军人免费”标志牌,举办大型军民文艺晚会18场,印发双拥宣传资料45万份,开设双拥宣传专栏,编印了宣传画册和《韶关双拥简报》。近四年来开展各类双拥宣传报道总计1868条,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双拥丰硕成果,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人民军队人民建,人民军队为人民”的浓厚和谐氛围。

  与此同时,扎实抓好双拥典型宣传,用典型引领行动,用亮点推动工作。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全军备战标兵个人”吴勇、2018年参加陆军“特战奇兵-2018”考核比武获得女兵组第一名的廖华清、2018年代表中国陆军参加国际“苏沃洛夫突击”军事比赛获得单车赛第一,团体第一,被评为最佳车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授予一等功的李建安;大力宣传“全国征兵工作先进集体”始兴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乳源人武部等一批家喻户晓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双拥亮点

  ●打造建立一个“双清单”工作协调机制品牌,军地双方互提需求、互办实事,支持国防工程设施建设,协调解决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入托和家属就业问题,同时,推动驻韶部队大力支持市重点项目中需要部队配合解决的问题,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阳光安置,健全编制职数保障机制,对任职满3年的正团级转业干部,安排副处级实职;副团级转业干部,安排正科实职,实现接收单位、安置对象和所在部队“三满意”。

  ●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实行城乡统一标准,按不低于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70%的标准足额及时发放,位列粤东西北的前列。

  ●为退役军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服务,派驻律师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及公证服务;与银行签订拥军优抚合作协议,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金融服务。

  双拥案例

  创新“双清单”做法

  军地互提要求办实事

  为强化双拥工作责任感,增强驻韶官兵归属感,韶关市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契机,创新双拥工作思路,建立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机制,在政策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相互解决实际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补齐工作短板,成立“双清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地方需要部队”和“部队需要地方”支持的事项,定期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及时梳理汇总双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短板,同时完善情况通报机制,促进军地各方面信息互通共享,帮助驻地部队办实事解难题。

  今年以来,韶关市政府解决了32名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事项、20多处军事用地的征地及权属问题,全面落实了在机关、事业单位的随军家属对口安置等政策;协调驻韶部队解决了丹霞大道北、韶关大道北道路提升等5个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国防光缆迁改、保护等问题,促进新时代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推动全市双拥工作整体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乐昌祖孙三代人

  为红军烈士守墓89年

  89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冬天,为一名受重伤的红军将领疗伤的经历,让深居乐昌的廖家人的命运与红军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从此,廖氏一家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开始了为红七军在梅花镇一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李谦守墓的生活。这一守,就是祖孙三代。

  1931年2月的一天,乐昌市梅花镇大坪村的廖文成家里突然来了3名年轻的红军。3名红军看上去很疲惫,其中一名红军在战斗中不幸中弹,腰部、腹部受了重伤,另外两名是负责照顾他的警卫员。顾不及被敌人追击搜查的风险,廖文成二话不说,赶紧安顿这3名年轻的红军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让他们安心养伤。

  因大山里缺医少药,受伤军人的伤势迅速加重,不到半个月便牺牲了。两名警卫员在出发寻找部队前告诉廖文成,牺牲的军人真名叫李谦,年仅22岁,是红七军在梅花一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将领,并写下一张字条,简要记录了李谦在此疗伤的经过,恳请廖文成帮忙看护好李谦的遗骨,待到革命胜利后再回来找他。

  廖文成心里清楚,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于是,廖文成将李谦的遗体掩埋在自家屋旁,由于怕暴露,廖文成不敢刻上碑文,碰到有匪军前来搜山询问,他就称那是自家的祖坟。

  可惜没多久,廖文成也去世了,去世前,他将这个承诺告诉了当时年仅十几岁的儿子廖更新,并叮嘱他一定要遵守承诺。廖家深居大山,该地属高寒石灰岩地区,土地贫瘠,仅靠种田勉强养活自己。但廖更新始终牢牢遵照父亲遗嘱,寸步不离地守着那个特殊的“祖坟”。

  据廖更新儿子廖聪济回忆,不管生活如何困苦,每年的春节、清明、中秋,父亲廖更新都会带着家人祭拜李谦。2005年,因父母年老体弱多病,廖聪济毅然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回到深山照顾年迈双亲,同时也接过父亲的嘱托,肩负起照看李谦烈士墓的重任。虽然日子很清苦,廖家却一点不后悔89年来代代照看烈士的英魂。

  不善言辞的廖聪济说:“红军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连命都舍得不要,我们做这点事算什么?”出于对默默无闻守护烈士墓数十载的廖家人的由衷敬佩,乐昌市委、市政府也请廖聪济一家随着李谦烈士墓一起迁出深山。而今,廖聪济已成为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的管理员,每天不仅继续守护着李谦烈士的英灵,也一同守护着血洒粤北大地的500多名烈士的英魂。廖聪济说:“现在我儿子还小,将来我希望他能接我的班,把这个岗继续站下去。”

  近年来,廖家祖孙三代为英烈守墓的感人故事陆续被媒体报道出来,廖聪济荣获2019年第七届“韶关十佳道德模范”、2019年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8年、2019年连续二年荣获“乐昌市爱国拥军先进个人”。

  真情关怀

  光荣双烈属何观生

  韶关始兴县顿岗籍老战士何观生现年92岁,是该县在乡复员军人,其家庭也是全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光荣双烈属。何观生本人于1946年4月20日参加东江纵队第五支队,其父亲何世昌曾在1944年就担任北江第二支队的联络员,于1947年牺牲;其儿子何锦云1976年在广州军区服役,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何观生的女儿何衍球也曾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人员。

  今年初,韶关市组织慰问组为军烈属何观生送去共计14万余元危房改造金及新春祝福。其中,韶关军分区高度重视,倾情帮扶,出资12万元为老人筹建新房。韶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把帮扶何观生老人作为主题教育“为民办实事”之一,积极发动干部职工奉献爱心,踊跃捐款,共筹得1.16万元。发动合作单位邮政储蓄银行韶关分行捐款1万元,为老人筹建新房。始兴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积极落实有关优抚待遇,目前何观生享受烈士遗属抚恤金2402元/月,其女儿何衍球也已享受参战退役人员待遇补贴。

  何观生“一家三代齐当兵、一门双英烈”的红色故事是光荣的、伟大的。去年国庆前,韶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梁祖超一行来到始兴县顿岗镇七北村田心组何观生家中,为他颁发并佩戴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感谢他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的贡献,嘱咐他要多注意保重身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今年7月28日,韶关军分区领导和韶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前往何观生的新家,共同见证他乔迁新居。“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给了我荣誉,还给我建好新房子,实在太高兴太感激了。”何观生说。

  (撰文/潘俊宇 卢学文 邓琴 图片/韶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