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移动版 无障碍 繁体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 > 媒体报道

南方都市报: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6名军休老干分享往事

冰天雪地做核试验 驰骋蓝天超40年

时间:2019-07-25 09:5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体 :

昨日下午,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军休老干‘我与共和国共成长’”专题分享会。

  在艰苦条件下从事核试验工作,驰骋蓝天40余年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昨日下午,佛山市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军休老干‘我与共和国共成长’”专题分享会,6名军休老干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晓娟表示,南海将传承红色基因,为新部门做好退役军人的服务管理保障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助推创建新时代老班长的特色服务品牌。

  黎荫铭 

  56年前的北大学子 这样完成核试验任务

  黎荫铭1939年出生,因身体原因,他的分享由其妻子伍晓梅代替。“老黎1963年7月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从事核试验工作,其间参加了大部分的试验任务。”

  冰天雪地住地窝子 既做试验也搞劳动

  伍晓梅谈到,在一场核聚变试验中,黎荫铭作为先遣,随进场的人员到试验地。“住的是地窝子。那是一种一大半截在地下,地面部分高约一二尺,有窗子可以采光,烧炉子取暖的窝棚。刚到机场时,暂时在机场地勤灶吃饭。吃的、用的水都是用水车拉来放在大铁箱中。那年冬天特别寒冷,箱中的水都结了冰。地窝子是一溜的通铺,走道中间放取暖的炉子。那时,只有一床3斤的军被,御寒主要靠皮大衣,但皮大衣短,盖得头来盖不了脚,因此晚上睡觉冻得相当难受。”

  除了应对天气的寒冷,试验人员还需进行一些劳动。当时,机场是新修建的具有三千米跑道的大型机场。执行试验任务时,取样飞机进驻,来往的运输机、专机等也比较频繁。但机场没有扫雪设备,下雪后就要人工扫雪。“有一次,我们想彻底打扫一下实验室,就用水洗刷地板,然后把水往门外扫。但水一到门口,马上就冻成冰了,无法往外扫。这一下倒糟了,连门都关不上,只得费劲地慢慢铲冰。”

  “我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这样走过”

  “我们在大漠、深山艰苦奋斗默默无闻工作几十年,我们认为值得,因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想想我们的父辈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是幸运的,有什么理由不把新中国建设好保卫好呢?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只是说,我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这样走过。”黎荫铭感慨地说。

  李满年 

  驰骋蓝天40余年 曾遇孕妇空中产子

  “1964年,我由一个农村学生接受祖国招飞挑选,到成长为一名驰跃蓝天的大型运输机飞行员,从此与祖国的蓝天和伟大的飞行事业结下不解之缘。”李满年生于1947年,有着40多年飞行生涯,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1998年抗洪抢险连续飞13个小时

  李满年很自豪地说,40多年飞行生涯,他先后完成卫星校飞科学试验,在雷雨区危险天气条件下的人工降雨,新疆西藏的战备紧急空运,青海大草原的低空、超低空的飞播种草……“特别是1998年长江、松花江的抗洪抢险时,我们日夜兼程,连续作战打破了一天连续飞行13小时的最高飞行纪录。”40多年来安全飞行7000多小时。

  万米云层上 机舱成“临时产房”

  他印象很深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进藏执行空运任务,遇到孩子在飞机上出生。“由于进出西藏交通不便,老百姓有的选择坐飞机。那天搭乘我们飞机的足有几十人,其中一对夫妻在西藏工作,挺着大肚子。当飞机起飞不久,其丈夫告诉机组,爱人肚子痛。”这时飞机正在爬高,而青藏高原山高,地形复杂,航线旁边就是喜马拉雅山山脉,高山都在六七千米以上。尤其是下午飞行上升气流比较大,飞机很不稳定,为了减轻孕妇的痛苦,机组把机上绿色的摺叠帆布床拿下来让她躺着休息。又过了一会,其丈夫告诉机组人员,爱人的肚子越来越痛,意味着要生产了。

  机组当即向机舱乘客广播,询问有没有医生。这时整个机舱顿时就沸腾和紧张起来了。刚好有一位稍懂医术的赤脚医生主动过来帮忙。机组赶紧拿出一块大帆布挡着一下,就成了产房,顺利产下一男孩,医生叫机组拿来剪子,在没有办法消毒的情况下,只好用打火机烧一下急用。

  李满年回忆说,那天,整个航线天气十分复杂,爬高到10200米还在云中颠簸,飞机很不稳定,给产妇增加了很大困难,最后机组决定爬高到12000米云上,飞机才平稳些。“飞机进入空中走廊,指挥所指挥所有的军用、民用飞机都避让这辆飞机,为了争取时间,首先指挥我们飞机直接落地。”当飞机停好后,部队的救护车早就做好准备,很快就把他们送到空军医院,帮助产妇度过危机。

  姚中华 

  编写《军用螺旋桨通用规范》 填补行业空白

  退休前,姚中华曾多年从事军检技术工作,熟练掌握军代表业务和军检验技术,他1949年生,1968年应征入伍,当年,有一次因为电雷管一时供应不上,临时改用导火线连接雷管,没有紧固工具,他冒险用牙咬着半边雷管管口以变形来紧固、装药起爆,按时完成了施工任务。1969年至1971年,姚中华在空军第一高专学习。

  姚中华提到有一回惊险的一幕。“那是1973年7月,二营四连一个班在作业面上作业,我发现塌方苗头,果断命令全部撤出,带队的付连长完成任务心切,拒绝撤出;我再次严令撤出,并用力将其推出作业面。就在那一瞬间,成百上千方岩石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下,覆盖了整个作业面。一个班的战士和付连长的生命保住了,他们百般感激。”

  他1975年在空军工程大学学习飞机及发动机制造。1988年,解决了飞机外场桨叶腐蚀的重大技术难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还组织工厂有关人员经过两年,编写《军用螺旋桨通用规范》并获准使用,填补了本行业的空白。

  李忠会 

  51年前的新兵记忆

  军休老干部李忠会与共和国同龄,他与大家分享了步入军营的故事。“我从1968年3月8日接到入伍通知书,到现在已经过去50个年头。时间的脚步虽然匆忙,但至今记忆犹新。”

  新兵的锻炼:从火炉重庆到冰城沈阳

  1968年3月12日,与李忠会同批应征入伍的新兵,被集中到四川省南充市蚕种场进行换装。穿上军装后,排长教他们打背包,后编排分班。让李忠会感到意外的是,在分班时,他成为新兵班的班长。

  从重庆朝天门下船步行上码头的那段路,李忠会终生难忘。当天烈日当空,他头戴毡绒棉帽,身穿衬衣和厚实棉袄,左挎水壶右背挎包,背上背着被包,脚上拖着沉重的翻毛牛皮大头棉鞋。“嗓子眼热得冒火,胸口闷热得透不过气来,汗水直往下滚。”他在心里暗自叫苦。此后,他们坐上从重庆到沈阳的火车,经过7天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冰天雪地的沈阳。

  李忠会说,新兵训练是从老百姓到军人的关键。在新兵连主要是基本军事素质训练,包括单兵训练、队列训练、用枪训练。他作为班长,无论是队列训练,还是吃饭开会的队列行进,都应该是队列前的标准兵。“但是,由于我体能跟不上,肢体语言表现能力差,常常因为我的步速与步伐不均。连长不得不把我调到连队最后,让我跟着队伍走,使我感到很难堪。”

  能武能文 写出长篇小说

  李忠会在1998年12月退休,现为南海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委员会委员、副书记。他对文学十分热爱,为南海区《南海老干》杂志主编,写过《是谁在让原子弹飞》、《李忠会诗词选》、长篇小说《灰蓬船》等文章。


版权所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7685号    粤ICP备19161774号    网站标识码 4400000161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